2014公车改革最新消息:专家深层次解读公车改革
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让一直作为行政体制改革“老大难问题”的车改,在历经20年后终于全面落地。《意见》和《方案》出台后,社会各界持续热议。
专家围绕车改方案中的相关问题,对公车改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一刀切”可减少管理成本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我国在执行方案制度时,选择性执行或规避性执行的情况多有发生。在这种国情下,中央为彻底解决公车问题,选择了按级别一刀切的车补方案。虽然此方式确实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公务运行情况,但若将具体工作情况考虑其中,方案制定的难度会大幅增加。由于具体工作岗位的出车情况复杂多样难以测量,国家无法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规章制度。一个单位要经过十年二十年,才能够对不同岗位的用车量做具体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大数据方面缺少支撑。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领导干部的薪酬待遇都与领导的级别挂钩,级别又与工作年限、职称相挂钩。由此,与具体的工作相比,级别可量化,易控制。所以对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而言,按照级别发车补最方便,政府部门也可以减少管理的成本。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褚松燕:方案制定需要实事求是、配套性和可行性三合一。一套方案的制定要注意三点,一是实际情况,二是配套性,三是可行性。实际情况就是我们要考虑到公务员的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量,要关注到地域差异。比如省厅和地级市市长虽然属同一级别,但是市长的工作量用车的频率肯定远高于省里党政机关的厅长,还有像中西部地区的市长所管辖的地理范围也比东部地区的要大,所管辖的人口密度也有所不同。配套性则是车补多少和公务人员的工作量要配套,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下去。我们可以以级别为基准,根据公务人员具体的工作量进行调整,工作量大的适当上浮。最后,要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一套方案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有90%的人认为方案可行,这套方案就是成功的,就可以执行下去。但如果满意率只有30%,那它的可行性就要被质疑,方案就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权力放进玻璃缸 公众监督少不了
褚松燕:对于公车改革后,仍然会有公车私用的情况该怎么办?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社会公众的监督。当务之急是应该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公车进行统计,将拍卖后所剩的公车数量向社会公布。我们可以参考澳门地区的做法,在公车的车尾左侧注明是哪个单位的公务用车,并对公车进行编号,在车号前打上类似于“20-3”这样的字样,前面的数字代表单位的公车总量,后面为具体编号,一目了然便于群众监督。我们主张要把权力放在玻璃缸里,权力的大小,怎样运行都要让公众看到。公众只有先了解才能理解,进而支持我们的改革方案。
庄德水:公车难改在心态,加大惩处是关键。除了监督,还要加强惩处力度,把“私车公用”纳入腐败的范畴中,一旦查实就做受贿处理。公车难改的原因在于领导干部把公车当作是一种特权的象征,公车不仅仅是一个车辆的问题,它还象征一个领导干部在单位里面的权力的大小和所享受的特权大小。公车改革有一些领导干部会感到失落,就是因为他认为失去的不仅仅是公车而是特权待遇。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发放补贴,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还要进行严厉的惩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美国旧金山就有明确的规定,政府公务员一旦被发现公车私用的现象,就要被开除公职。中国目前的惩罚制度还不完善,在公车改革进行的这20年中,提原则性的问题更多,具体的制度却没有规定。我们之前的侧重点在公车的具体配置,忽略了公车背后所代表的利益。另外,除了之前所提及的让企业赞助用车,还有可能出现“懒政”的情况。对此,我的建议是中央要对领导进行绩效的考核,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司乘人员安置如何进行
庄德水:坚持以人为本,用利益赎买方式解决阵痛。在公车改革中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涉及到的司乘人员该如何安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中央国家机关之前已经在陆续地改革,现在大多新进的公车司机是由专门的车辆管理公司统一招聘进来后,再分配到各单位,不属于国家机关内部人员。所以我们可以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对于之前有编制的老司机,可对其进行转改,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转移到后勤部门等其他岗位,或参照之前国有化改制买断工龄的方法。年龄大的司机,可采取提前退休的方式。对于合同工,合同期满后,可让招聘他们的公司对其进行再调配,转给私人企业等。我们在对待司勤人员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利益赎买的方式,给予其一定补偿,以减少改革带给他们的阵痛。
公车改革司机怎么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人员安置分批行,自主就业政府帮助相结合。公车司勤人员是由于之前不合理的制度而产生的泡沫化就业,因此政府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再就业,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车改方案是一个过程性的方案,这些司勤人员的安置也可以分批进行。分流需要过程,中央可以规定指标,半年要安置多少,几年到位。我们在鼓励公车司勤人员进行自主再就业的同时,也要有问题反映机制,给他们困难反映的渠道。政府只有把工作做细了才能把政策落到实处。
改革阻力究竟来自何方
庄德水:车改阻力的根源在于利益得不到满足,大家都不愿意放弃公车所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我们要保证车改能够顺利地进行就要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让越来越少的人的利益受损。这样才能让这些在改革过程中成为改革对象的人,接受改革措施,配合改革,支持改革。其次,单去完善公车改革这些具体方案的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是要完善配套的制度。《意见》和《方案》需要其他制度的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威力。为什么国外的反腐能够得到贯彻和执行,因为第一,公务员有思想上的自觉性,有明确的行为准则。第二,有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第三,有强有力的惩戒机制。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政府公务人员不会因为公车利益去损害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公车改革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如果我们能够把车改这一老大难的问题啃下来,那么公众将会对我们政府的改革树立信心。虽然会在一段时间内带给广大公务人员改革性的阵痛,但是在阵痛的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改革性的收益。在公车改革中,货币化的车补就是改革性福利。如此,公务人员作为改革对象,不会一次性地失去太多利益,这也为改革减少了部分阻力。
“2014公车改革最新消息:专家深层次解读公车改革”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6663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