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有备无患,是大多数国人的传统心理共识,养老更是如此,老百姓原以为交了养老保险,交了各类商业保险,就可以高枕无忧,颐享天年了,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最近报道的几单新闻,不仅没有让人感受到养老制度的温暖,反而让人察觉阵阵寒意。是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养老金制度领取的平衡点在哪里?是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16年前,河南邓州市有政策称,农民每人交50~2000元,60岁后可每月领养老钱,16年后,一些村民已过60岁,却没领到一分钱。
16年前,对于一个个农民家庭来说,50—2000元绝对是一笔笔“巨款”。如果说当年被偷了,也就心痛一阵子。可他们是满怀希望的把钱交到当地政府部门手里,为自己的未来买一份保单,漫长的16年过去了,希望却一点点落空,自然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而且“行骗”的还是农民同胞非常信任的养老机构。
16年前,邓州市村民在政策的“忽悠”下,很多人都交了养老保险,仅毛姓村就有五六千人,算起来有几十万元。邓州市的人口高达160万之多,所交的保险金数额之大可想而知。那么所交的钱哪里去了?邓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相关部门要给公众一个答案。
发生类似的案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媒体曾报道:浙江省台州市民17年前交了200元加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年后,每月只能拿到2元的养老金,2元,也就够买一根黄瓜;黑龙江省领取农村社会养老金的4万余人中,每个月只能领到几毛钱的占到1/4,半数农民也只能领到五六元钱;海南省文昌县农民每月领取3元养老金……养老金闹剧真是一出接着一出。
更令人忧心的是,如今养老金政策条例中看不出“公平”二字。比如公务员不缴纳养老金却能领到高额的退休金;比如只有连续交纳15年养老金才有效,中间不能有间断,这对于工作变动很频繁、就业压力很大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的苛刻;比如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把交纳养老金的年限提高到25年等等。不难看出,社保机构给老百姓领取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养老金加设了一道又一道门槛,让老百姓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老百姓的怨气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信心。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社保业内人士出来说,养老金的缺口有多大多大。每一次我们听到的都只是缺口的总额,却从来看不到详细的收支账单。回过头看,如今的社保与之前的红十字会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收支不明不白。所以社保机构应该吸取红十字会的教训,给自己的诚信加码,给投保的老百姓信心。
交了养老金,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显然与老有所养的目标背道而驰。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老百姓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钱攒下来交给社保,就是出于对社保机构的信任。养老政策不能再这样胡乱折腾了,不能让老百姓对养老政策失望,对未来失望。
“一出出养老金闹剧挫伤公众信心”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404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