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很热,但其实并不好做。”刘达指着酒店窗外一个正在动工的养老公寓项目对《新财经》记者说。那一刻,他的表情略带兴奋,但也有些茫然。兴奋的是,他进军养老地产的愿望开始实现;茫然的是,他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养老项目运营模式。
刘达是湖南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老板。6年前,因看好长沙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他雄心勃勃地加入到住宅开发的队伍中来,得益于过去几年国内房价一路飞涨,刘达也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最近两年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销售压力就此到来。
通过朋友的介绍和实地调查,刘达萌生了转型之意,目标是时下方兴未艾的养老地产。目前他在长沙望城区的养老园区已经开工,但他只打算建少部分养老设施,多半还是住宅和商业配套。
“道理很简单,因为全做成养老公寓根本经营不下去,国内纯粹的养老地产没有成功模式。”刘达对记者直言。
刘达的做法和想法代表了目前众多养老地产开发商的行为。随着中国快步进入老龄社会,养老事业备受关注,养老地产也吸引着各地产开发商争相涌入。但养老地产最终不为养老,大多成为开发商从事商业开发的幌子。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开发商往往以养老地产为名头去拿地,在土地市场价格日益走高的市场背景下,“养老地产成为开发企业进行‘圈地运动’的工?具”。
2万亿元养老市场的诱惑
刘达进军养老地产并非心血来潮,在此之前,他曾尝试过向旅游地产转型,但经历了一番考察后,最终选择了养老地产,“因为养老地产有很大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养老地产空间到底有多大呢?先看看国内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
中国老龄研究中心主任党俊武提到了两个数字,第一个是老龄委此前公布的未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到2053年是4.87亿;第二个数字是失能老年人以及半失能老年人,目前这一数字有3300万。
世联地产(002285,股吧)战略顾问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文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2025?2040年,我国约有5000万老年人需要通过专门的养老机构来养老。按照目前每人每年5万元的养老费用计算,整个市场产值有2万多亿元。
事实上,中国人口老化还有结构性的问题。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认为,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形成了一批“421”家庭,上面有四个老人,中间一代两个人,下面一个孩子。朱凤泊认为,“421”家庭出现以后,对家庭的养老功能形成了冲击,也就为未来养老产业带来了市场空间。
在养老产业这块大蛋糕中,养老地产能分享到多大份额呢?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中提出90/07/03模式,即老年人90%为居家养老、7%为社会养老、3%为机构养老。这也意味着要想实现90%的居家养老,就要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适老居住区的建设。
在清华大学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副所长周燕珉看来,在90/07/03模式中,90%居家养老、7%社会养老都是养老地产的机会所在。
除了养老产业空间大外,养老地产热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我国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存在不少弊端。
一方面,数量极其有限的养老机构很难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另一方面,养老院等福利性质的养老机构普遍面临床位紧缺、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以行政区划分的社区养老,又往往缺乏专门为老人服务的资源,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性上存在不足。
“社区的养老服务建设滞后,住宅设计适合老年人的程度低等,这些因素对实现居家养老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周燕珉如是说。
正是由于家庭养老日益困难,养老机构及社区养老又不够专业,一种能将“居家性”及“专业性”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就有了新的市场。其中,专为老年人设计、打造的老年人公寓或专业化运营的养老机构将是两大发展方向。这正是近年养老地产快速升温的原因。
房企、险企扎堆养老地产
事实上,除了对全国养老行业和养老设施的了解外,刘达此前也花了大半年时间了解长沙当地的养老情况和市场需求。他的初步判断是,未来10年,长沙这个城市的社会养老就会有很大起色。
为此,他历经波折,终于在长沙望城区一个青山掩映、绿水怀抱的村落处拿了地,开始打造他期待已久的养老公寓,并于2012年年初开始动工修建。
就在刘达进军养老地产的同时,长沙各地打着养老公寓旗号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开建。“仅望城区就有好几个在建的养老公寓项目”,据刘达介绍,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不错,有两个养老项目离他的项目所在地不到一公里。
“养老市场2万亿元诱惑:养老地产成为开发商幌子”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374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