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哪些挑战?中国是否有能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针对这些问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记者:据您观察,中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应该怎样看待人口老龄化?
戴相龙:按照联合国标准,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我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行列,但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开始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14.3%;预测20年后,到2033年,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到25.4%;2050年将上升到1/3,接近发达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质提高,平均寿命和工作年限延长,是人类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人口老龄化也给老龄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但是人口老龄化,也带来劳动人口的不断减少,养老保障支出不断扩大,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只要发挥积极因素,尽早应对各项挑战,完全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记者: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会给中国带来哪些挑战?
戴相龙:应对人口老龄化,要解决好三方面的挑战:
——劳动人口减少的挑战。从2013年开始,中国劳动力资源逐步下降,我国处于“人口红利”末端。但是,今后20年,将有2亿农民,其中1亿多农民劳动力进城,加之教育程度的提高和退休年龄适当延长,在较长时期内,劳动力减少还不会严重束缚经济发展。
——人口政策的挑战。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必要的、成功的,并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但是,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继续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根据这样的表述,我国在“十二五”时期会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人口老龄化高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挑战。到2012年底,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金和全国社保基金结存合计为3.4万亿元,只占去年全国经济总量的6.7%。现在,企业职工养老完全依赖国家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而且以年均10%增长,这种状况不改进,很难实现养老保障事业持续发展。
记者: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金是否会存在收支缺口?
戴相龙:应对人口老龄化,我有三方面的建议:
——尽快进行顶层设计,争取到2030年基本建成由国家设立公共养老金、企业和职工设立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组成的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逐步提高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水平。
——坚持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国家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国家要通过增加中央拨款和发行社会保障特别国债,支付养老制度转换成本。近5年,国家统筹账户收入加上各级政府补贴,已超过养老金支出,为建立上述制度创造了条件。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建议适当加快实现统筹账户国家统筹和做实个人账户的步伐。
——运用综合措施平衡因老龄化高峰到来形成的国家统筹账户收支缺口。
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预测在30多年后,但要尽早应对。最重要的是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的要求,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并实现保值增值,力争到2020年底超过3万亿元。为此,我们建议,规范上市企业国有股划拨社保基金制度;中央企业上缴中央资本收益的30%划拨社保基金;逐步将国有股超过51%部分划入全国社保基金。
到2012年底,全国国有资产近70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有30多万亿元。按2012年8月末市场价格统计,中央系统持有的上市公司市值达到9.7万亿元,其中,国有股超过51%的有2万多亿元。
另一方面,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我在4月7日博鳌论坛的一个分论坛上建议:预测今后我国平均期望寿命,每5年延长1岁,也可考虑择机而定,每5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如此,到20多年后,中国男性退休年龄可能会从现在的60岁延长到65岁,相当于发达国家现在的退休年龄。延长退休年龄不仅是为了养老金的收支平衡,而且是为了让有条件的劳动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关新闻:
“戴相龙表示可考虑每5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371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