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养老保险增值一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养老保险首批“中人”缴费已满,养老保险的增值又开始受到了的大家的关注,怎样才能保证养老保险不受通货膨胀影响而贬值呢,请看下面的新闻。
原标题:首批“中人”养老保险缴费期满
随着第一批“中人”养老保险(放心保)缴费满15年,个人账户养老金将开始全面兑付,由此,个人账户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专家测算,由于大量个人账户基金被存于银行活期账户,导致基金增值缓慢,被通胀吞噬。
动向
我国于1997年进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参保人员被分成了三类:
在改革前退休的职工被称为“老人”;
在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为“中人”;
而在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为“新人”。
老人
养老金=退休前的工资的一定比例
采用的仍然是“老办法”。
中人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用来以弥补“中人”个人账户历史积累少的问题。
新人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没有过渡性养老金。
我国的养老金政策规定,缴费满15年才能领取养老金。在此之前,“中人”因为缴费不足15年,还没有开始领取养老金待遇,而已经领钱的“老人”不涉及个人账户的问题。
从今年开始,第一批“中人”缴费就满15年了,他们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将开始全面兑付。
算账
涨不了 “躺”在银行15年
众所周知,资产只有不断升值才能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一直安静地躺在账面上睡大觉的话,实际上相当于资产贬值。
我国的职工养老保险,企业缴纳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的20%,纳入统筹账户,这一账户用于现收现付,满足当期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并不适合大规模用于投资;而职工个人缴纳的8%列入个人账户,这一账户是积累账户,必须通过长期投资才能实现保值增值。
而现实的情况是,过去的15年内,中央没有对个人账户基金出台任何实质性的投资运营办法,国家规定,社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
审计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中的31%,新农保、城居保和城乡保三项保险累计结余中的55%都是活期存款。大量结余养老金存在银行活期账户上,被通胀吞噬。
社科院社会保障实验室专家张盈华曾进行过测算2012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全国社保基金市场化运作这几年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8.4%,比较之后会发现,如果某人缴费15年,这笔钱做市场化投资的话,他的未来养老金收益就可能有50%的提高,如果缴费30年,提高幅度将达到一倍以上。从2001至2011年,按照各年定期存款利率算下来,基金的利息收入不过2000多亿,如果进行市场化运作就有将近6000亿的收益。虽然这个比较很粗糙,但是可以看出来一个问题,就是把基金沉淀在地方,没有进行投资运作,就会产生损失,而这些损失是个人账户所有者间接承担的。
算账
躲不过 每年缩水1%到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杨俊在《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中提出,由于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被“混账管理”,无法区分两种基金并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导致如此大规模的基金结余的投资方式只能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而且由于种种原因,用养老保险基金购买国债的比重不高。有关资料显示,社会保障基金存在银行财政专户中的资金占到总积累资产的70%以上。
虽然政策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可以享受同期的一年期存款的优惠利率,但是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至2009年银行存款年度回报率为4.8%。而同期的以消费价格指数为代表的通货膨胀的平均水平为4.9%。从投资的实际回报率的角度而言,银行存款平均的年度投资实际回报率近似为负,而且相当一部分地区没有执行优惠利率,基金存在银行只能得到最低的活期存款的回报率,这样就使得养老保险的实际价值每年亏损1%到2%,以上万亿的资金规模来计算,每年养老金的实际价值损失巨大。
如果
投资回报7%养老金变3倍
通过社保基金有效的投资可以为参保职工积累更大规模的养老金,改善退休后的生活待遇。
我们假设不考虑工资增长率,假设某人的参保缴费时间为40年,退休后的余寿为15年。根据《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测算,在工作时期每1元的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缴费积累
在投资回报率为1%的条件下可以积累48.89元的养老金价值,对应着退休后每年3.5元的养老金;
在投资回报率为3%的时候可以积累75.4元的养老金价值,得到每年6.13元的养老金;
当投资回报率为7%的时候,养老金价值将增加到199.64元,每年能得到的养老金也增加到20.48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回报率每提高1%,退休后得到的养老金将平均提高35%。
如果投资回报率从1%增加到5%,养老金水平将增加2.17倍;
如果投资回报率从1%提高到7%,养老金水平将增加4.86倍。
也就是说,假设此人的养老金原本只有2000元,如果不投资,只是存银行的话,养老待遇会一直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只有约3%的回报率。投资之后并取得了7%的回报率,他的养老金价值就可能会从2000元增加到6681元。
万一
违规挪用社保基金案件频发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是否该进行市场化投资的争论也由来已久。有很多经济学家就明确反对养老金等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运作。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就能给老百姓解释明白。因为市场化运作有风险,而这是亿万国民的保命钱,这类如此关切到民生的资本不适合进入资本市场,一旦亏损,难以向国民交代,
专家的担忧确实有前车之鉴。近几年,社保基金违法、违规运用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频发。
虽然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将社保基金用于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之外的投资,但仍有地方违规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由于操作不当,投资失败,给社保基金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广州一名社保基金管理人员就曾违规审批社保基金约7.5亿,结果多数项目都投资失败,造成了约5.2亿的损失。还有轰动全国的“上海社保案”,涉案金额达百亿元。
意见
“如果是投资,也许亏得更厉害。”
“存活期?真像太阳下的冰棍。”
“如果交给某些"砖家"理财,本金难保,拿不到养老金的时候就没人负责了。”
“两个关键:投资模式探索;投资者权益保障。”
“那里有我的钱,请别动,拿到股市里,连本金都没了。”
“长时间的实际负利率危害极大!岂止养老金被吞噬一项?”
整理自新浪微博
现实
保值增值 暂时没招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迅猛。1990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994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9%;2000年底为1.276亿,占总人口数的10.2%;在未来的2020年和2050年,该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到16%和26.1%。
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结构急剧老龄化无疑需要越来越大的养老保险开支,而企业缴费费率的平均水平目前已经到了很难再提高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才能不断充实养老保险基金,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前提下使养老金收取市场平均利润,让老年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已经引起业界专家的忧虑。“赚了怎么分?赔了怎么补?”这都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来保障。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曾在学术论坛上提出建议,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办法、设置储备资金封闭期等方式来解决,但需要设立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对国内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进行监督管理。
“养老保险首批“中人”缴费已满 增值成关注话题”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361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