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网社保新闻政策法规社保查询维权案例社保观点社保知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指南社保问答社保计算器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保新闻 >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创新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士后事业发展综述

 字体时间:2022-10-12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社保网编辑:社保网-夏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调要发挥年轻科学家作用,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挑大梁、当主角。这为博士后工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青年人才发展注入了强大思想引领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士后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培养机制、创新创业、经费投入、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改革创新,博士后人才成长迎来加速度,博士后制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博士后群体成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

铺就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高速路

去年10月,我国重大基础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运行取得重大进展,设备功率成功提高了20%,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工程总指挥、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院士,是我国第一位博士后。1984年底,中科院启动博士后试点工作,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

从建立之时起,我国博士后制度就肩负着科技强国、培育人才的光辉使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士后工作顶层设计持续改革创新,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等政策措施落地,构建起符合青年人才特点的管理服务制度。严把入口,打开出口,实施分类培养、分类评价,推动博士后从事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研究;人社部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重点项目带动,提高培养质量;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备案制,贯通产学研链条,释放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提高日常经费标准、强化服务保障,让博士后安心安业攀登科研高峰。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制度活力、人才活力不断激发,博士后制度吸引培养了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青年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士后招收培养规模逐年扩大,博士后进站人数由2012年的1.25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2.8万人,2021年突破3万人,平均进站年龄31岁。博士后制度的广阔天地从最初主要集中在中央所属单位,发展到几乎囊括所有重点高校和主要科研院所;从理学类、工学类,发展到涵盖13个学科门类的111个一级学科;从高校和科研院所,扩大到企业、园区,覆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为国留才、为国选才、为国育才,“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实施以来,累计资助8000余人,资助经费30多亿元,吸引了一批海内外优秀博士,实现了人才培养“高水平平台、高水平导师、高水平人选”,带动了地方和设站单位对博士后人才项目的投入。上海“超级博士后”、江苏“卓越博士后计划”、湖北“博士后卓越人才跟踪培养计划”、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等,大大提升了博士后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2021年,全国累计引进海外博士4000多人,国内优秀博士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人数逐年大幅度攀升。

“博士后工作站为科研人员打造了灵感碰撞的能量场”,获得“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西湖大学博士后白蕊是博士后制度的受益者,“在站博士后能享受到先进的科研设施条件和各类科研配套资金支持,为科研成果孵化与最终破壳打下坚实基础。”

博士后制度是青年人才开启独立科研生涯的重要积淀期、加油站。绝大部分出站博士后成为单位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两院院士是中国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到2021年,具有博士后经历的院士达150人,其成为院士的平均年龄较其他院士年轻3岁左右。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群体。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生力军

当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美丽的“蝴蝶”外形令人惊艳。这样兼顾工程实用和审美的设计,出自年轻的工程师团队。今天的中国航天人,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80%,其中不乏博士后的身影。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博士后年龄大多为28至35岁,处于创新创造的黄金年龄,最易涌现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是加强基础前沿领域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博士后制度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向。博士后工作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相衔接,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促进人才、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从“嫦娥五号”到“慧眼”卫星,从高速磁悬浮列车到“京华号”盾构机,再到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社会民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引人注目,这些成就的背后,都闪耀着博士后群体的智慧光芒。

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勇闯科技“无人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实现了更多“0”到“1”的突破。截至2019年,博士后作为主要参加人,申获国家级基金项目4.2万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539项。87位在站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18年《细胞》杂志在线发表封面文章,中国科学家率先突破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刘真,是2017年“博新计划”入选者。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后邱晨光,作为第一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并实现了狄拉克冷源晶体管,在低功耗器件领域取得新突破。

科研成果接地气,面向经济主战场凝练科研方向,明确科研课题。在袁隆平杂交稻创新团队中,邓启云等博士后跨越育种的禁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武汉大学“北斗导航”博士后科研团队完成“北斗组网”;中船705所博士后研究团队完成一系列水下武器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十三五”时期,博士后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其他各类项目12万个,平均每位博士后人员承担2个以上研究项目。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后们在李玉院士指导下,为国家级贫困县提供符合当地气候和产业需求的菌种等资源和栽培技术,让“小木耳”成为了“大产业”。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李维义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人民医院建立专门工作室,累计为500名群众进行免费义诊。“观念革新+科技创新”让荒凉之地掘金,智慧汗水把高寒地区、苦旱之地变成花果山、米粮川。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开办至今,累计选派1900余名专家和博士后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各领域博士后走农家、进地头,下工厂、到学校,助推基层关键科技创新、引领地方优势产业升级,成为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

“到抗疫一线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博士后攻坚克难,在治疗、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广大博士后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博士后研究团队立足东北,开展以寒冷地区重大慢病、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创新药物研发为核心的科学研究。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方亮成功实现新型免疫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关键技术产业化,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在国内率先研发出两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

战略高技术领域到高端产业,民生科技领域到国防科技创新,各行业各战线,广大博士后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潜心研究推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催化剂

2021年12月,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广东佛山举行,这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大赛将“青年、创新、创业”串联在一起,吸引5000多个团队、2.4万人报名参赛,产生金银铜奖273个,现场签约项目55个,意向合作金额约12亿元,激发出博士后青年人才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国产疫苗、微纳芯片、低温快充锂金属电池……一项项前沿技术亮相大赛现场,凝聚着博士后在重大科技创新中的“硬核”力量,释放出成果转化的强劲磁力。

“揭榜领题”促发展。企业张榜求解,博士后揭榜领题,是大赛为推动企业需求与博士后科研成果精准对接所设置的独特赛事项目。“揭榜领题”吸引了全国各地企业、单位张榜公布近200个技术攻关项目,涉及项目资金总投入近20亿元。

“揭榜领题,让企业不用再‘大海捞针’,而是直接对接到真正适合的技术和人才。”开赛两小时,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就与中北大学陈晓勇副教授团队对接成功,现场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书。“我感受到了国家对科研人才的关心和支持。”陈晓勇表示,大赛帮助团队找到了技术的应用方向,解决了“技术出口”问题。双方联合开展“卡脖子”难题技术攻关,激发出最新的理念、最优的方案,助力通讯产业转型升级。

既要从无到有,突破原始创新;也要“点石成金”,打通“最后一公里”。从实验室走来,从论文中走来,广大博士后加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科学研究更多惠及人民的生产生活。

坚持培养使用相结合,是博士后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在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创新,实现了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了一大批博士后到高新技术企业,结合产业发展开展研究,承担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突破任务。从华为、科大讯飞等民营科技型企业到之江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新型研究机构,再到浦东新区、横琴新区等高新区、自贸区,目前,我国已在数千家企业、160多个园区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培养博士后5万多人。

人才技术优势与企业的市场开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批博士后携“硬科技”成果创业,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催化剂,锻造高级技术专家的孵化器。

探索创新型青年人才发展制度体系

金秋时节,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基地——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生机勃勃,博士后创新企业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朱健鹏带着团队进驻园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园区营造的产业链生态成为我们项目入驻的核心吸引力。”

依托科教融合优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精准匹配博士后人才,按照“科研项目+论文+专利”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博士后分类发展、培养和评价体系,让博士后成长为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优秀人才。

我国博士后制度从一开始就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开辟了“制度特区”,突破了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在户籍管理、人事关系、职称评定、人员编制、学科交叉等方面的限制。在“特区”里,由国家和单位提供一定的生活、科研费用,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科研经费、工资待遇、住房条件、职称评定、家属随迁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解决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极大地鼓舞了博士后攻克技术难关、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

在改革中建立,在实践中完善。近年来,应对国际人才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施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博士后人员独立参与重大基础前沿问题研究,实现由科研活动参与者向科技创新组织领导者的根本性转变。广东实施政策、培养、引才、平台、扶持、服务“六个创新”;山东组建全国首家融合“博士后站+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投风投机构”的博士后平台间的协作联盟;福建省推出海峡博士后交流资助计划;四川鼓励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对引进的出站博士后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方式;广西启动博士后联合培养“扶摇”计划……支持博士后发展、激发博士后活力的好政策、好做法,聚焦高端、创新和高效,将博士后制度塑造成为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2021年,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注重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创新基地培养发现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博士后事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国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上,具有中国特色、贯通产学研链条、符合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博士后制度初步形成,广大博士后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投身社会实践,必将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能量。(李肖璨)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创新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士后事业发展综述”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7842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已帮助

最新刊登

1

赞助商链接

猜你喜欢

今日热点

【以案说法】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点击排行榜

  • 新闻
  • 观点
  • 政策
  • 案例
  • 知识
  • 办理
  1. 2016事业单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关政策规定
  2.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览表
  3. 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93万人次
  4. 社保怎么补交?农村户口的要怎么补交社保费?
  5. 2017年已经到来:社保卡等新规你必须知道
  6. 内蒙古社保卡进度查询
  7. 2016公务员最新级别工资一览表
  8. 个人可以补缴社保吗?个人补缴社保流程
  9. 社保断了需要补交吗?中断之后如何补缴?
  10. 201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