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技艺精湛的“正安吉他工匠”,深山县城贵州省正安县成为吉他“世界工厂”;靠着“资溪面包师”的手艺,不产小麦、没有面粉厂的江西省资溪县成了“中国面包之乡”;借助“粤菜师傅”工程的开展,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从“煤矿村”变身“厨师村”,迎来山乡巨变……
近些年来,一个个浓缩着特色技艺的劳务品牌,成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支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一项针对101家劳务品牌的调查显示,这101家劳务品牌带来的年产值为7936亿元,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劳务品牌有13家。
劳务品牌建设是如何为产业发展赋能的?能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哪些经验启示?记者进行了调查。
工人变能人,规模化供给夯实产业底座
靠着“潜江龙虾工”娴熟的分拣技艺,小龙虾实现品种细分,得以跨过从非标品到标品的坎儿,进行数字化经营;制作一把吉他的200多道工序,七成靠手工,技艺高超的“正安吉他工匠”成为托举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劳务品牌的地域特色、行业特色、技艺特色越显著,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撑力越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波指出。如今,劳务品牌的技能优势正转化为产业振兴新动能。
技能是劳务品牌靓丽的“招牌”。紧贴产业发展需要,许多地方通过免费、补贴、奖励等各种支持手段,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有组织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工人变能人。
“过去重在引导农民工外出务工,现在更注重培训技能。”湖北省潜江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熊宣华说。伴随产业转移和人才回归,“裁缝之乡”潜江的纺织服装产业渐成气候。为让“潜江裁缝”劳务品牌与产业衔接,该市设立22所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实训均在本地服装企业进行,免费提供培训,数以万计的农民从学徒工转变为技能熟手。
2016年,湖北比帆制衣有限公司从广东省惠州市搬回潜江。此前,每年春节过后,公司要包车带着几百位“潜江裁缝”长途跋涉到惠州上班。如今,公司近九成员工是家门口的“潜江裁缝”,公司就地取“才”,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潜江裁缝”共有近18万人,在潜江市内的有5万余人,潜江纺织服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6家,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大产业的跃升。
“通过打造劳务品牌,加强技能培训,实现规模化的人才供给,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室主任、副研究员陈云指出。
千工易找,一技难求。劳务品牌技能培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技工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陕西省紫阳县高峰时期一年免费培训了7000多名“紫阳修脚师”,为当地龙头企业提供修脚师上万余人次。重庆“大足雕客”改变家传式或学徒制的传统培养方式,统一招募、组织培育,与近300家公司建立用人合作关系,目前从业人员超11万人,年创收200亿元。
“接二连三”,撬动产业融合发展
“可以说,一只小龙虾被我们‘吃干榨尽’了。”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虾谷360”负责人李红卫笑着介绍。围绕一只小龙虾,百万人口的潜江,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相关产业。昔日舌尖上的美味,升级为“接二连三”、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一到小龙虾交易旺季,虾稻共作农田里,“虾哥虾嫂”火热开捕。进入交易市场,分拣工与时间赛跑,双手上下翻飞,青虾、红虾、炮头,眨眼间就被抛进相应的货筐中,分拣、打包、发货、物流运输,一气呵成。在销售端,活跃着龙虾经济人、用户体验官、美食达人、网红主播,小龙虾动漫设计、电影拍摄也正在兴起。
“潜江龙虾工”劳务品牌内容不断拓展,新农人、返乡创业人才、大学生等“新鲜血液”持续融入,催生了电商销售、网红经济等新业态的聚集,小龙虾产业链不断延长,2021年产业总产值达600亿元。
“劳务品牌建设提升了产业链的完整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指出,目前,一些劳务品牌通过带动优势资源聚集和高效配置,引领相关产业、产品、服务提质升级,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劳务品牌成为许多地方撬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支点,直接带动乡村种植养殖、生态旅游、文创产品制作等产业蓬勃发展。
依托“鸡泽椒匠”队伍,河北省鸡泽县建设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130余家企业落户,辣椒深加工产品有200多个品种。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产业链向前延伸到农田菜地,向后,涌现出一批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粤菜师傅名村,带火了乡村旅游。
“各地意识到发展劳务品牌的价值,正逐步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融入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形成以人力资源优势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新模式。”陈云说。经历了早期靠“传帮带”走南闯北、自发抱团发展,现如今一些劳务品牌迎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推动,不断集聚发展要素,与本地产业同频共振。
贵州省正安县曾是深度贫困县,如今,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每天1.5万余把吉他从这里出发销往全球。借助近5万名在外从事吉他产业人员的资源,正安县投资打造“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筑巢引凤,设立吉他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推行“保姆式”服务,举办吉他音乐节、发展吉他主题旅游,让一把吉他在深山县城弹出产业振兴“合奏曲”。
提档升级,与产业发展“比翼齐飞”
从过去单纯的劳务输出,到如今逐渐带旺一方产业,劳务品牌发展迎来崭新阶段。“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发展劳务品牌对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更加突出。”陈云认为。
如何继续擦亮劳务品牌,使其与产业发展“比翼齐飞”?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更新技术技能是提升劳务品牌含金量的必经之路。业内人士指出,当下,中高级技能人才尤为缺乏,这也为劳务品牌整体的转型升级明确了方向。
“还是缺人才,要加紧培育。”熊宣华坦言,接下来要着重培养具有原创设计能力的“潜江裁缝”,助力企业从代工生产向打造自主品牌升级。潜江拟用5至10年时间,培养10万名高素质“潜江裁缝”,培育100家规上企业,打造千亿产业规模。
升级存量,也要扩大增量。新职业、新业态澎湃发展新动能,急需紧缺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给劳务品牌培育提供了机遇。
“蕲春艾灸师”以前属于比较小众的劳务品牌群体。随着近些年大众健康理念的变化,湖北省蕲春县将蕲艾产业与“蕲春艾灸师”劳务品牌协同发展,卖产品与提供服务并举,产业爆发式增长,2021年产值达到80亿元。
目前,劳务品牌呈现从单纯提供劳务向技能、产品、文化等多要素融合发展的趋势,亟待加强各方力量的协同。然而,一些劳务品牌建设中,还面临政策系统性不足、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这考验政府“搭台”的能力。
受访人士期待,各地能够乘势而上,建立制度化的协同机制、机构和平台,形成促进劳务品牌发展的合力,加强各种要素的开发和融合,让更多劳务品牌从昔日就业“金名片”,升级为产业振兴“聚宝盆”。(魏杰)
“劳务品牌如何成为产业发展“助推器””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7821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