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围绕“弱有所扶”工作目标,持续在建立机制、健全体系、放权改革、政策创新五个方面着力,织密筑牢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兜底保障网。2020年以来,黔南州共对103万人实施救助兜底保障,支出救助资金31.4亿元,2020-2021年度连续荣获省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考评优秀等次。
黔南州在全省率先出台《黔南州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方案》,形成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机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1.5倍的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同时,依托贵州乡村振兴云等线上平台,以及群众自主申报、村(社区)干部排查等线下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低收入人口监测。通过常态化监测,全州共将30万名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建立18类特殊困难人员台账,有针对性地给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实现救助帮扶“精准滴灌”。
黔南州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等方面推动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为兜底保障“核心层”、以低收入和支出型困难群体为边缘救助“中间层”、以急难型困难群体普惠帮扶为“拓展层”的“三层五类”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标准明确,将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落实乡镇、街道配备不少于2名救助专职人员,村、社区均设立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健全州、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
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黔南州推进“放管服”改革,选择人员力量强、工作基础实、群众基础好的乡镇、街道开展试点,确保“放得下”。2022年全州试点乡镇、街道21个,实现县、市全覆盖。为确保“接得稳”,村级以日常走访摸底、常态化风险排查等形式审核确认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执行“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要求,确保对象进出有依有据,甄别精准有效。此外,以培训、指导、监管、督查方式,对试点乡镇审核确认新增或退出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实行一月一次抽查复核,并落实长期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黔南州还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做好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养老)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解决低收入家庭中残疾、罹患重病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需要人照料和照顾,导致家庭劳动力无法释放而返贫的问题。通过统筹乡村振兴基层一线人员力量,紧盯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防贫监测“三类人员”家庭,围绕因病因残等导致失能半失能的人员进行排查、组织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确保“政策找人”落实。目前,共有247人享受该项政策,释放了247个家庭劳动力。
在助残就业创业方面,黔南州针对残疾对象自身特点,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就业招聘、示范点创建和积极培育创业户等方式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累计投入100余万元举办家政服务及面点师培训及其它实用技术培训等,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为契机,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2022年,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5场次,走访登记失业残疾人家庭769户,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386人;打造13家州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2个省级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扶持196户残疾人自主创业户。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州已就业残疾人达43704人。(贵州省民政厅供稿)
“贵州黔南:“五个着力”织密困难群众民生保障网”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7449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