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需要交通卡、看病需要医保卡、逛公园需要公园年卡……在不少大城市,市民背包里装着各种卡片。不少市民反映,现有民生类卡片种类繁多但是功能单一,能否将这些卡片整合到一张卡,实现“一卡通行”?为进一步提升政府便民服务水平,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日前在首都之窗网站推出调查问卷,拟研究实体卡整合和电子卡应用相关工作。(5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所谓“一卡通”,就是在同一张卡上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管理,实现“多卡合一”与“一卡多用”。如今,在一些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也大多实现了“一卡通”,比如“校园一卡通”就实现了将学生交通出行、餐饮消费、图书借阅等服务功能集于一身。而“民生一卡通”,的确还是许多地方的短板,市民需要使用的卡片五花八门,交通卡、社保卡、水电燃气卡、医院就诊卡、公园年卡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携带、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容易丢失。
将一些功能基本相同的卡片整合到一张卡,的确是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的方式。公园年卡和交通卡都属于交通出游的卡片,功能类似,整合到一起会方便很多;就诊卡是看病的,社保卡在平时也主要用于看病,一些医院要求病人就诊时除了带社保卡,还要办医院自己的就诊卡,去几家医院看病就要办几家医院的就诊卡,实在说不过去,就诊卡与社保卡完全应该整合。一些城市已推出集社保、公共服务、商盟支付、银行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市民卡,这是顺应市民期待的好举措。
“民生一卡通”带来的好处不难想见,为何难以实现?问题关键在于,各领域、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利益壁垒不易打通。比如,不少部门建立信息库的初衷并非是信息沟通和社会服务,而是方便自身管理,由于服务理念保守落后,也因为存在技术壁垒,它们的信息数据无法实现对接和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在智能服务上只能一卡一用了。有的部门或领域还因一卡一用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就诊卡只能在本医院看病,公交卡可以收取押金,自然缺少“多卡合一”的动力。
因此,要充分实现“民生一卡通”,亟需打破领域、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利益壁垒。针对在不少地方,卫生部门推出了居民健康卡、人社部门推出了社会保障卡、交通部门推出了公交卡或“某某通”,等等,有专家建议,这些都可以交给主管信息化的部门来管,自然容易实现“多卡合一”,还可以减少重复投入,甚至可以将合多为一的卡片提升为“政府卡”,从政府层面推动实现公共服务“一卡通”。这样就可以打破部门间的体制机制壁垒,以及信息壁垒、利益壁垒了。
当然,“民生一卡通”有的能通,有的则不宜通。公园年卡和交通卡可以整合,就诊卡及居民健康卡的功能也可整合到社保卡里去,但社保卡不宜承载过多的与养老看病等毫无关系的功能,比如凭借社保卡出行、借书等服务。社保卡是对终身权益的记录,这是它与其他日常卡片的用途存在本质不同之处。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一卡多用”后,其承载的信息量较之原先加倍增加,如果丢失,群众面临的个人信息被盗用的风险更大,民生卡应当有所整合,但是也应有度。
“民生“一卡通”需打破“双重壁垒””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7177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