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将闲置房源“存”到银行,一次性得到一笔长租收益后再用于支付养老费用。
老人将闲置房源“存”到银行,一次性得到一笔长租收益后再用于支付养老费用。9月14日,建设银行集团通过与上海地产集团合作,通过金融、住房租赁和养老产业相互循环的方式,探索“存房+养老”模式。
用房租抵扣养老支出
与以往的“以房养老”模式不同,“存房+养老”模式通过将个人房产资源进行盘活,从而为养老生活提供资金补充。
具体而言,“存房”是指房主委托建行旗下上海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建信住房”)将房子进行出租服务,并一次性或分期获得房屋未来的长租收益。而建信住房则扮演“二房东”的角色,将房源进行出租、运营。
老年人拿到这笔租金后,便可通过建行旗下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平台,选择与建信养老战略合作养老服务商上海申养或者其他机构。
在此业务过程中,建设银行上海分行通过提供金融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资金管理服务。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鲍淡如表示,通俗来讲,老人将闲置的房源交给建信住房来打理,获得租金收益后,选择合适的长者公寓或养老机构来入住。同时,上海的老人也可“存”本地的房子后入驻江西、海南、云南等地的养老机构。
据了解,建设银行集团正整合全国养老资源,实现四季养老。目前已布局江西、海南、福建、云南、广西等地。
据介绍,“存房+养老”模式的租期以中短期为主, 原则上“存房”期限一次不超过5年。
鲍淡如指出,按3年房屋租金计算,老人可一次性获得约20万元~50万元资金,老人可将该资金用于购买老年公寓或入住养老机构,以及其他改善生活品质的支出,有效改善老人的生活状况。“存房后,老年人获得的房屋收益可自行支配,并没有强制消费用途。”
据了解,“存房+养老”模式目前仍在初步探索阶段,当前建信住房只是简单的作为“二房东”将房源收入并出租,未来不排除探索装修或改造的业务模式。
破解“以房养老”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以房养老”模式已推行多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2014年7月,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率先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6年7月,试点范围扩大,天津等城市成为第二批试点;今年8月,“以房养老”由原来的试点城市扩展到全国开展。
但是,四年来,全国仅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开展此业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而天津自2016年7月开展试点来,至今仍无一个投保案例。
所谓“以房养老”,全称为“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指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鲍淡如表示,与以往保险公司推出的“以房养老”模式不同,存房养老业务无需办理产权转移和房产抵押,仅将房产阶段性租赁给金融机构,老人及子女均容易接受。其次,可一次性获得一笔养老资金,有效改善老人养老生活品质。
鲍淡如指出,“存房”期限可以是1年、3年、5年期,随客户的需求来改变,但是最长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租期以中短期为主对房价和房租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业务可持续稳定开展。
鲍淡如称,“存房+养老”是对老年人利用不动产应对未来养老的一次有益探索。从国外流行的“以房养老”到中国老百姓可以接受的“存房+养老”,使老年人可以充分利用房屋的租赁权,盘活个人资产,提高可支配收入,享受有质量的养老服务。
“把房子存进银行用房租来养老:上海推出“存房+养老”模式”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6340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