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许挪用的社保基金被拿去投资,导致亏损308万元无法收回;本该追究责任的公务人员逍遥法外,却有法官伪造判决书对“窟窿”资金进行“依法核销”。
这就是发生在河源市东源县的荒唐事。经举报,经手伪造判决书的县法院副院长已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而指示“想想办法”“口头同意”上述涉嫌违法行为的一干领导却相安无事。
这起事件背后,究竟是法官个人行为还是当事人集体行为?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政府明令禁止
官员明知故犯
记者调查发现,1996年以前,东源县社保基金总共借出600多万元,借款单位多数是与当地部门“沾亲带故”的企业等单位。
这些钱有的借给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下属企业,如县社保实业公司、县劳动局劳联公司分别借款30万元、49万元,之后这两公司法人代表不知去向;有的借给了“国字头”企业,如康泰制药厂借了50万元,河源松香厂、河源水泥厂分别借了10万元、88万多元;还有的被有关部门挤占挪用,如河源市劳动局挤占挪用17万元,县劳动局下属单位挤占挪用10万元。
相关会议纪要显示,借款企业纷纷亏损、破产或关停,东源县社保基金共有11笔308万元无法收回。作为一个欠发达农业县,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被人举报后,记者向时任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负责人核实,得到的答复是:“当年对社保基金的管理没有那么严格,拿出部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是政策允许的行为。”
然而,记者查询文件发现,早在1993年,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要求:“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不得经办放款业务,不得经商、办企业和购买各种股票,也不得为各经济活动作经济担保。”所谓的保值增值方式仅限于买国库券及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
可见,东源县相关部门挪用社保资金的行为,是违反上述国家规定的。按照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要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级领导授意
核销违规资金
鉴于社保资金挪用存在严重隐患,2001年,广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做好纠正回收违纪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于2002年底前完成清收工作,不得拖延。
但直到2010年,东源县仍未完成清收工作。于是,一些上级领导要求将“窟窿”资金以“超过诉讼时效”及“无法收回”为由进行核销,并将清理工作期限放宽到当年12月底。
作为清理成员单位代表,东源县法院副院长刘伟华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被布置了一个“特别任务”——经过法院审理、判决,使挪用的社保基金具备依法核销的条件。会议纪要显示,时任县常务副县长、清理小组组长程晓华指示,如果能够依法核销,就不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当时我提出,时间不够,司法程序走不完。但上级领导让我‘想想办法’。”刘伟华说。有关负责人证实,前期工作流程结束、材料交到法院,已经到11月。
“官员挪用社保基金相安无事 代罪羔羊担全责”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34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