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老人,你我也都会变老”,
我们怎样幸福养老?
北京正“跑步”进入老龄社会。目前5个北京人中就有1个老人。十二五期间,常住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长17万。到2015年,全市常住老年人口将达360万!
2020年高龄老人将逼近60万人。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已占老年人口的14%,其中近一半为失能失智老人!
全市401所养老院床位总数仅6.9万张,即每百名老人仅拥有2.8张床位,远远低于国际“百名老人5张床位”标准。床位缺口很大,“一床难求”甚至“排号入住要等10年”!
独生子女居多的80后,面临着赡养4位老人再加1个孩子的“4—2—1”家庭压力难免捉襟见肘。正在老去的80后父母,将何去何从?
老龄化趋势,该如何应对?养老难题,又该如何破解?基于本地养老行业发展现状,北京市对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着力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和民营社区托老所。
探索社会化养老“医养结合”新模式
民营养老亟需政府扶持
按照《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的“9064”养老发展目标,到2020年,约90%的老人适宜社会化服务协助下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高龄、独居,(半)失能、失智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今年2月份,北京首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开门迎客。作为一家民营养老院,它体现了新型养老机构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有近在咫尺的急救转诊点,与定点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医养结合”;人性化服务细致入微,每位老人都拥有一份生活、饮食习惯等所有细节的健康档案;设备完善,卫生间100%无障碍,设电影放映室、健身房、书画室,甚至有种菜种花自留地……
据了解,北京市“医养结合”试点的扶持政策及相关的行业规范及标准、质量评价体系,将最快于近期制定推出。
不过,受护理成本、内部陈设等因素影响,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恭和苑的费用比普通养老机构要高,具体标准从每人7800元至2万元不等,并且其医务室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目前,像恭和苑这样的民营养老机构还只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对于公立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繁荣景象,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的是明天是否还能存活的困境。整体上说,民营养老机构实力偏低,需要政府扶持。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阎青春曾公开指出,“政府建养老院,又盖房子、又搭屋,又添设备、又雇人,甚至提供运行经费。而民办一切都要靠自己,他怎么能竞争过你呢?你是零成本,挣一分钱都是挣。他挣十块钱都不够补偿的,长此以往民办养老机构必然举步维艰”。
北京供地计划首次单列养老设施用地
民营机构一张床最高补贴5万
201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一批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康复型、护理型养老机构,新建养老床位1万张。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按要求,新增的1万张养老床位90%将社会力量兴办。
““北京式”养老 会是下一站幸福吗?”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31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