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鲁兴英张宗波)“一枝一叶总关情”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人社局在精准扶贫中的真实写照。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保康县人社局发挥部门职能,围绕精准扶贫中心,服务大局,关注贫困村群众需求,情系贫困群众民生,实施精准扶贫民生保障、就业创业扶贫扶智计划,切实加强贫困群众自助治穷病、拔穷根的能力,做倒扶贫与扶智同步,输血与造血衔接。
发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保障作用
近几年来,人社部门围绕全县精准扶贫,逐步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支撑,积极发挥政策优势,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标准,提高保障水平,健全机制,有效发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保障作用。
深入农村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相关惠民政策,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群众踊跃参保缴费,让广大老百姓消除疑虑、主动参保。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48161人加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共征收社保基金9721.31万元,争取上级政府补贴资金1744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665.02万元,农民上交基金不足三分之一,已为52178名60周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发放新农保待遇16744.09万元。发放基金比收缴基金多7022.78万元,当期农民净收益就是7022.78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发尽发,有效缓解了老年群体养老难问题。同时,农民鼓励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对缴费15年以上的参保农民,每多缴一年保费,月加发2元的养老保险待遇。
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确保我县群众和贫困群体社会保险待遇得到逐步提高。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人社部门积极争取支持,我县在全省县市范围内率先为老年农民每人每月提高了5元待遇,率先将基础养老金由55元提高到75元,仅此一项每年增加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40万元。缴费到龄人员的待遇水平也率先超过了百元关口,达到了104.03元,农民养老基本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不再为养老担忧,老有所养变为现实。
逐步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为基层群众和贫困人口提供简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实时联网,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为了方便群众,养老金实行社保卡发放,并在全县11个乡镇安装了257部pos机,老年人足不出村都能够领到养老保险待遇。
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扶贫政策促发展
抓扶贫就是抓发展,发展是扶贫的基础。找准人社部门工作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把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生态旅游农家乐、创业担保贷款等积极的就业创业扶贫扶智政策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拓宽脱贫致富增收渠道,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大众创业,实施就业创业扶贫。积极把就业服务延伸到扶贫农村,消除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实现公平就业的权利,把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纳入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就业援助为抓手,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导向,建立健全以项目推介、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服务体系,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并结合贫困村种植、养殖业传统优势,制定出以猪、牛、鱼、鸭等短平快种养项目,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利用政策资金激励农户创办农家乐(渔家乐),做到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达到“应帮尽帮、脱贫致富”的目的和效果,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推进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群体的就业创业;加强创业担保贷款帮扶力度。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开展创业激励,落实资金保障,为返乡创业人员解决资金问题,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对回乡创业的认识,形成回乡创业浓厚氛围,真正让回乡创业者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农村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工作注入新活力、新动力。为回乡创业者当好参谋和“保姆”,落实创业帮扶措施,解决创业具体问题。今年1至8月份,全县新增创业主体1825个,创业带动就业2252人;发放创业一次性补贴、创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企业稳岗补贴385.8万元;为创业人员投入创业贷款担保金225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691笔,2.05亿元,带动12000余人就业,不断拓展了创业就业新渠道;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936.8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预防了农民工再次返贫。
统筹培训资源,实施能力扶贫。建立“就业训练中心+乡镇+村”三方联动的培训工作机制,细化监管手段,开展就业局和乡镇人社中心双重监管培训教学,对整个培训教学过程进行监管,提高培训质量,加强考核评定,实现对培训机构的动态管理,按照贫困户的类别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和引导就业,逐步推动输转的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把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作为增强精准扶贫造血功能的主要抓手。改变以往单一的窗口式服务模式,把各类宣传和服务送到村组,逐步走出了“百姓走进门+干部送上门”双向互动的新路子,组织“流动课堂”进村,技能培训送上门等创新培训模式,劳动者既可以走进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学习,也可以享受送到家门口的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人员,根据其特长、意愿,开展电子商务、育婴师(月嫂)、园区企业定向等培训,力争贫困劳动力每人掌握1-2项就业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对现有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培训。自今年元月以来,培训城乡劳动者14581人,开展农家乐、服务业、电子商务、农业等创业项目培训23期,培训创业者986人,不断拓展了创业就业新渠道,逐步带动城乡劳动者转移就业、贫困劳动者增收致富。
摸准实情建档立卡,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精准扶贫是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人社部门找准部门职能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摸准实情打牢基础点,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贫把脉问诊的重要手段,对确认的贫困户,调查其居住环境,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健康状况、就业意愿、经济来源等,摸清贫困原因,做到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三清楚”,建立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两本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不错一人,为正确指导贫困户就业创业和参加社会保险提供精准依据;抓住关键点,把用工对接作为精准扶贫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打工经济对于贫困户,是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效果。在扶贫村设立就业服务点和用工宣传专栏,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并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和就业局人力资源服务大厅、乡镇人社中心等平台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免费提供职业介绍,为贫困户劳动力输出搭建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围绕本县磷矿业、生态旅游业、家政服务业等产业,开展用工对接活动,充分为贫困户提供县工业园区、公共就业服务网等有关招聘和用人信息,积极引导贫困户中的劳动力,因地因人制宜,就近就地务工,既达到务工创收入和家庭生产经营两不误的效果,又逐步形成 “一人就业、致富一户,多人就业,带动一方”的良好格局。今年举行了“保康县2015年春风行动暨城乡劳动力就业现场招聘会”, 开展了专场招聘活动,组织县内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到贫困乡镇举办现场招聘会和现场政策咨询服务活动,援助贫困户就业对象到园区企业工作。今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31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87人,部分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群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作者单位:保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情系民生、精准扶贫——保康县人社局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2481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