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就业局开展林川“三万”“五联”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通讯员 余伟 张宗波)2015年1月26日,湖北省保康县率先启动新一轮“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工程,保康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全县动员会议后,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传达全县新一轮“三万”、“五联”活动动员会精神,就认真做好“精准扶贫”“三万”活动,对就业局挂联扶贫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根据全县统一安排,及时调整了“三万”、“五联”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建扶贫工作队,由局长亲自带队,2月6日进驻保康县马桥镇林川村,确保工作取得实效。通过与村两委干部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主要干部多次接触商讨,与联系结对帮扶对象促膝谈心,与村部分干部群众聊天交谈,听取各组负责人对本组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村民小组和贫困农户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了解;并且走访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及时收集填写帮扶手册,撰写扶贫攻坚及三万五联工作方案。
林川村基本经济发展情况:
林川村,是马桥镇的一个偏远山村,辖三个组,115户442人,耕地1427亩,山林17200亩,版图面积11.23平方公里,山场林地多,有着丰富的磷矿和水利资源林,长期以来由于受大山的阻隔,守着金饭碗找饭吃,祖祖辈辈守着贫穷和落后过日子,交通条件限制,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2011年村支两委换届以来,在马桥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林川村支两委顺应民心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与全体村民共同努力,投资650余万元,开挖隧道将该村正东沟至西晒坪长达1100米隧道工程顺利贯穿。彻底解决了林川村4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发展基础,同时新建村民小区16栋,彻底解决库区移民及危房村民的居住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梦寐以求愿望得以实现。林川村依靠磷矿和水利资源为主导产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高潮,磷矿年收入180万,电站年收入10万,渔业养殖年收入6万,村年收入近200万元。按说林川不应该是贫困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修路、挖隧道、建电站、移民小区建设、村委会办公楼扩建等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民生工程投入资金过大,步子迈的过快,使得这个看似非常“富裕”的山村却变成了负债近1000万元的贫困村。
制约林川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村级经济底子薄弱。以前林川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及小规模山林养殖、种植等,经济基础较差,特别是高山阻隔,道路不通,自然环境恶劣,导致长期以来村经济基础差,经济滞后,一直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民生工程投入资金过大,而投入资金大部分靠商业借贷和村民少量的集资,加上去年整个磷矿市场不景气,矿山停产,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收入,导致村经济负债累累。
致富项目相继失败。近年来,林川村村民80%的农户贷款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板栗种植、核桃种植、黄姜种植等农业种植养殖项目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种植管理技术和对市场规律没有深刻的认识,没能抓住市场机遇,投入即亏损,在无数次失败的打击中,农户对农业投资失去信心,害怕再次受到打击,经不起风险折腾。
常驻人员老弱严重。2014年林川村青壮年近100人在外打工或读书,或因为子女入学到县城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林川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隧道,通讯、饮水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村子各组之间的道路有的还是土路,影响群众通行,并且位于大山之中,农产品的外运受到严重的影响。
贫困户致富发展难。在座谈和走访摸底中发现林川村有71户贫困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家庭人口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贫困家庭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较多。二是家庭因学生上学缺钱,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经济条件差,就读高中、大学的学生家庭无力支付学费及生活费。三是家庭主要经济收入如山场、农田等大面积受灾,导致失去了原本就少的经济收入。四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水平低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五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导致非农就业比例低,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把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帮扶对策措施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林川村要增收确实需要创新。以前经济来源主要靠传统的种地,及小规模山林养殖、种植等,经济来源单一的农田农场收入,一旦受灾,收入剧减。挂钩帮扶按照新一轮三万”、“五联”活动要求,认真做好“精准扶贫”,用科学发展的思路为指导,用实际行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村子要发展确实需要指导。相对来说,农村信息不灵、眼界不高、思路不宽。特别是现在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年轻的人,要么在外读书,要么在外打工,常年生活村里的除了小孩之外大多数是年老体弱的。要又好又快发展,也需要相应的进行点拨、指导和帮助。
贫困群众确实需要帮扶。经过这次深入调研,发现村里的的确确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对于这一大批,生活存在困难,特别是那些年老多病的群众,确确实实需要我们挂点扶贫单位给予帮助,确实做到从根上脱贫。
在驻村了解情况的过程中,通过听取该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并进行实地察看后,总结出该村今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和办法。
一是重点发展集体经济。结对帮扶,重点是思想上帮扶,作为集体经济达200万却又负债累累的村,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其次,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合理开发项目,要稳打稳扎,一步个脚印,不搞超越现实的投入;要在调整种植结构上下手,不盲从,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工作重点明确,那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在原有的茶叶种植、板栗种植、核桃种植、黄姜种植等的基地上,有技术帮扶,管理帮扶、市场帮扶,让农户看到希望,从点滴发展中带来经济效益,增强他们的积极性,而不能弃而不理,使之成为荒山荒田。推广新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和引进外部资源,努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同时要抢抓林川村与邻村山川秀丽的天然资源鼓励村民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村一品”品牌,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及时解决群众面临的吃水难和行路难问题。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维护和管理。通过修建蓄水池、泵房,铺设用水管路,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做好设备技改和维护保养工作。干群合力,村民积极参与。村两委班子,充分发动群众,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群策群力,带领村民共同解决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
三是落实举措,加快贫困家庭脱贫。我们在深入剖析农户贫困原因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抓好组织协调,实施贫困户一户一策的增收策略。驻村工作队要按照全县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户花名册》,深入到所驻村每个贫困户家中,对贫困户建档立卡的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核实、完善。认真填写《扶贫手册》。对有劳动力而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加大扶持力度,介绍致富门路和经验,通过引导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等方式,实行开发式扶贫,通过创业培训引导创业就业,用活用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催化剂”、“助推器”作用,激励更多有创业愿望人创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对家庭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致贫的,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户,采取救济式扶贫,在争取低保补助的同时,由包村干部、包村帮扶单位以及村里的企业对困难户进行救济。与镇党委政府的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帮扶活动相结合,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加强部门联系对就业、从业门路窄,没有技能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多提供就业信息,并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尽可能多的贫困劳动力掌握技能,增长才干,增加收入,加快致富步伐。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要激励和促进劳动自救,鼓励部分劳动自救人员积极退出低保。把低保工作的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救助低保与扶持低保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把低保人员的进与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低保农户摆脱贫困,打造动态性低保。总之,要按照中央、省、市、县统一部署,确保三年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
“人社干部下基层 精准扶贫促致富”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0286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