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企业养老金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层面下的常态稳定和充分增长。这就要求,应尽快形成制度化的企业养老金增长机制,确保它的“自动”增长而非“人为”。另一方面,企业养老金具体应以什么幅度增长,以减少其作纵向、横向比较时的“失落感”,实现相对的公平,也应尽快形成一个明确稳定的制度安排。
涨养老金了!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从2015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来“11连调”,再提高10%,预计将有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1月16日新华网、《新京报》)
新年刚过,国家便决定提高2015年企业养老金,实现了自2005年以来的“11连调”,使人均月养老金由2004年的647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多元。特别是在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仍然连续上调,这对于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来说,无疑是看得见的利好,也是国家注重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
当然,在肯定这一利好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期盼有关部门拿出具体措施,加以合理解决。
一方面,“11连调”固然值得欣慰,但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连续调整提高,原本就应该是一种常态,并不是什么特例。如果经济在发展,物价在上涨,企退人员的生活支出在增加,而养老金却还是“那个数”,便缺失了其应有的“含金量”,这显然说不过去。
另一方面还应看到,尽管历经“11连调”,企业养老金水平确实有相当可观的增长,但纵向与其他许多重要指标数据相比,横向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相比,无论是今年的10%,还是“11连调”,实际上都并不是一个多么充裕、到位的调整提高。有网友说,企退人员养老金“11连调”抵不上公务员退休金的“1调”。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值得我们思考。
而且,“11连调”都是依靠行政的手段来实现的。这说明原本应该制度化的企业养老金年度调整,依然带有临时性、权宜性的色彩。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养老金增长机制还没有正常地建立起来,与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都不完全挂钩。这样一来,如果物价上涨或者社会平均工资增幅很快,就会导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相对不足。
可见,企业养老金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层面下的常态稳定和充分增长。这就要求,应尽快形成制度化的企业养老金增长机制,确保它的“自动”增长而非“人为”。另一方面,企业养老金具体应以什么幅度增长,以减少其作纵向、横向比较时的“失落感”,实现相对的公平,也应尽快形成一个明确稳定的制度安排。
好在国家一直在努力。目前已经废除了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将逐步建立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考虑各类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等。不难发现,这些都回应了社会关切,都是解决问题的务实举措,值得期盼。(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
【出处:中国经济网】
“企业养老金“11连调”后仍要避免“失落感””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0096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