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在博鳌论坛上,再提养老金缺口问题,并建议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推迟领取养老金。一时间,延迟退休成为网络最火爆话题,但反对者居多,据搜狐网调查,超过95%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民意汹汹,其中固然不乏未经思考的跟风“拍砖”者,但恐怕大部分人的言论,都是从自身经验中得出来的。
延迟退休是世界大势
延迟退休是世界大势,因为随着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退休年龄必然会往后推移,欧美大部分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都在65岁以上。而中国男性退休年龄是60岁,女性干部退休年龄是55岁,女性工人仅为50岁,特殊工种(艰苦危险岗位)还可以提前5年退休,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退休年龄过于年轻。中国的退休制度始于1951年,形成于1978年,当时的人均寿命和劳动环境,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延迟退休是必然要求。
根据全球普遍认可的精算规律,退休年龄应该比人均预期寿命早15年,即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为80岁,那么最合适的退休年龄就是65岁。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还不到80岁,但他们的退休年龄已经提高至67岁,虽然美国人天天在谈老龄化,但实际上他们的养老金不会出现失衡。
中国现在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近75岁,那么理想的退休年龄应该是60岁,现在男性退休年龄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但女性劳动者还相差5-10年,有的提早退休就相差得更远。而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的人均寿命将达到80岁,按照上述标准,中国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也应该在10年内提高到65岁,但在目前中国,要延迟退休面临很多障碍。
延迟退休面临很多障碍
延迟退休需要两个硬性条件,一是身体足够健康,二是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能与时俱进。要达到这两个条件,就需要劳动者在中年阶段,即30—60岁之间进行自我投资—购买健康,购买知识。但从我国2000-2010年的情况来看,中年人群在这两方面的投资都非常少,到了60岁以后,要么是身体不行,要么是知识结构老化,因为自身素质不能适应提高退休年龄的要求,所以才会出现一片反对声。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许多体制性障碍,包括社会保障体系不足、教育资源不均、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这些因素导致中年人群不敢或没有能力进行自我投资增值。教育、住房和医疗仍然是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这三个高点就决定了在30—60岁之间的人群的消费在平均消费线之下, 他们不敢花钱,并且要超负荷工作,同时大部分人缺乏体育锻炼和学习阅读的习惯。其后果是,从人口结构上,中国必须推迟退休年龄,但是现实中非常难推行。要让50岁的女职工再坚持到60岁退休,几乎不太可能,不是健康出问题,就是知识和能力出问题,再加上现在正面临产业升级,中年人要适应工作都不容易,更何况老人。
这些都源于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缺乏整体设计,增长方式过于粗放,只顾用低劳动力成本创造红利,没有考虑今后的欠账。因为产业结构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到位,为中老年人提供的工作机会很少,也使人们没有信心。实际上,欧盟在十年前就建立了帮助老年人就业的机制,新加坡的老年就业服务也做得非常好,中国虽然也有一些人退休后被返聘,但终归是少数。
当然,也有延迟退休的支持者,就是那些费力不大而收入很高的人,尤其是垄断部门,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他们很多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还是愿意选择继续工作,因为收益高于付出。现在出现很多官员染头发的现象,他们就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能多干几年。而有的企业工资太低,与养老金倒挂,自然就会激发一些职工提前退休,谁不愿意不干活多拿钱呢?可见,在身体和能力允许的条件下,人们在选择是否退休的问题上,最主要的考虑还是付出与回报率的问题。
提高退休年龄不能一刀切
按照人口老龄化时间表,十年后中国的老龄人口赡养比与平均寿命都会达到顶点,这个倒计时时间表需要我们作出整体的应对规划。要把解决上述体制性障碍与提高退休年龄协调起来,不过提高退休年龄不是一步到位的,也不是一刀切的,有的要小步慢走,有的要大步快走。比如对于女工人应该小步慢走,她们充其量一年只能提高两三个月,让她们一下子提高五年,她们真的会生活困难,也会引起社会动乱,而对于女干部和技术人员,从55岁延迟到60岁,则可以大步快走,甚至一步到位。
纵观全球,公务员退休普遍具有刚性(有财政预算约束),企业职工退休普遍具有弹性,即赋予企业和职工协商决定退休时点的权利,工作稳定和人力资本相对高的人群希望晚退休,反之则希望早退休。此时,公共政策面对两难,延迟退休年龄则增加就业负担,不利于体力职工的利益;维持现有制度则要承受养老金支付负担,且损害部分脑力职工的利益,所以我们不妨设计弹性退休制度。允许职工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符合一定条件时,自由选择退休时点,并取得相应养老金的较为灵活的制度安排。
设定最低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和最高退休年龄。对于健康状况差、无法正常工作的,在达到最低退休年龄时可申请提前退休,如果推迟退休,工龄长且连续缴费,其养老金计发额则高于标准水平。选择退休时点,给予职工选择权,在符合相应条件之后,既可选择在某一年龄一次性退休;也可以选择从某一年龄开始分期退休,逐渐缩短每周工作时间和部分工资与部分养老金,直至完全退休,选择分期退休必须与用人单位协商并取得一致。获得与退休时点相匹配的养老金,早退则少,晚退则多。比如,63岁退休的养老金为其退休前工资总额的 26%,65岁退休可以达到30%以上。
多数发达国家存在劳动力短缺情况,为鼓励人们延长工作年限而采取多劳多得的养老金奖励措施。弹性退休制度具有灵活性、自愿性、差异性和激励性,将退休时点的决定权交给职工和用人单位,最大限度地满足二者需求,且可避免退休前的消极行为。
提前退休有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和就业难的困境。特别是对体力职工来说,能提早获得稳定的收入,过上无忧的生活;对“4050”,这曾经是解决国企改制冗员的措施之一,以缓解就业压力,将岗位留给新生劳动力。而延迟退休则有助于职工实现人生价值和提高终身收入,弹性退休制度给职工(特别是高人力资本的职工)选择退休时点和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权利。
通过提高退休年龄解决中国养老金赤字,从长远来看是有作用的,一年能节省200多亿养老金,但这个数据相对于庞大的养老金总额是很微小的,并不是其主要作用。中国要解决养老金赤字问题,还是要通过养老金结构调整,实行中央统筹国民基础养老金,以及个人账户全民化。目前,对延迟退休的反对声音很大,看上去遥遥无期,但是越晚启动,将来支付的成本就会越高,速度就会越快,从人口发展趋势来看,必须这么做。
“杨燕绥:延迟退休是必然 可设计弹性退休制”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847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