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为选择符合中华传统福利文化的社会保障模式提供参考依据。自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历了30多年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重构,在处理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上,有不少经验教训需要深入反思与总结。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不能忽视本土传统福利文化的作用,不能简单移植国外的社会保障模式。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虽然存有争议,但它体现的正是国外社会保障模式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每一个民族创造福利文化的条件不完全相同,每一个民族的福利文化中都有自己独具的成分,每一个民族的福利文化只有在它“出生和生存”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如鱼得水”的作用。社会保障模式只有与福利文化传统相适应,才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避免“水土不服”。中华民族的福利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果简单“复制”国外的社会保障模式,脱离中华福利文化之“根”的保障制度注定不能成功。正如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样,只有切合中国福利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适应中国国情,满足中华民族的需要,提升中华民族的幸福指数。通过深入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的演变过程、核心内容、基本特征和当代价值,能为选择适合中华福利文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为制定适合中国民情、社情、人情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其次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文化提供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保障的快速发展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福利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文化建设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存在着误解和误识。在批判“福利国家”的过程中“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了,这样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比如单位福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也存在横向公平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对社会保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文化的思想认识障碍已经减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文化?汲取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有效的捷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创造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福利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总结提炼、继承发扬,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文化的根本途径。
总之,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福利文化传统的民族,当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只有“扎根”于自己的福利文化土壤,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毕天云: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的意义”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839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