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五大任务措施。会议提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
此前,我国曾出台多个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没有任何人质疑中国老龄化进程在加快。而且,在老龄化问题上,中国可以回旋的时间确实不多了。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突破2亿,2034年突破4亿。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高于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此来看,中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浪潮,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上对养老产业发展做出了规划和部署,既可以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飞速而来的现实难题,也可以释放有效需求、催生上千万就业岗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实际上,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老龄产业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从养老服务业、老年卫生保健业到老年文化娱乐业、老年金融保险业等十余个门类。据业内估计,目前我国银发产业产值仅7000亿元,与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严重不符。“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也将释放出数目庞大的老年产品和服务需求,推动老龄产业迈向万亿元大关。
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建成的各类老年服务机构为4.4万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平均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5张,与“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国际标准相去甚远。此外,目前全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为5万余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500万人左右。这都将给企业投资提供良好的机遇。
不过,记者不禁要问,中国政府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政策布局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养老产业已准备好了?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当前,中国老龄产业的现状显得相当萧条。有相关行业的企业主表示,老年人有抑制消费的心理,赚老年人的钱很难,老龄产品和服务获利微薄,厂家不想做,厂家不愿卖,顾客无处买成为了老年产业的市场。事实上,中国目前除了仍鱼龙混杂的老年保健品,旅游、教育、娱乐等老龄群体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都面临着市场单一甚至匮乏的困境。老龄产业需求蓬勃,但供给却不尽如人意。
换个角度说,中国发展老龄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除消费水平低以及市场环境不完善等来自老年群体自身的原因外,眼下中国老龄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少,市场开发研究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政策不明朗,政府、社会、市场分工不明确;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缺失,发展无序化;专业人才队伍薄弱,产业发展内力支撑不足;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产品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明显滞后等。
更令人担忧的是,就在中国本土企业仍踟蹰于老龄市场裹足不前时,国外资本已纷纷进入了这一行当,当国外企业凭借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逐步在中国的老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后知后觉的本土企业恐将拱手让出这一巨大的蛋糕了。
总而言之,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浪潮,中国还远远未做好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准备,中国的养老产业还欠缺很多功课。只有补足这些功课,中国的养老产业才能取得预期成果。
“中国发展养老产业亟须补足功课”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831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