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的保障房政策框架中,以及研究讨论中,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这直接影响到城市化的推进、产业的顺利迁移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值得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从内陆迁移到沿海、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从目前的情况看,流动人口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一代农民工已取代老一代农民工成为流动人口的主力军,而且新一代农民工的流动方向主要从“珠三角”和“长三角”转向“中部六省”,新一代农民工开始希望由城市的暂时性的居民变成“永久居民”,希望以城为家。这是当前思考和制定保障房政策框架时所必须要正视的一个现实诉求。
一、城市化工业化的新阶段,当前中国人口流动趋势正在出现变化:从沿海返回内陆
以人口角度考察,1978年开始中国经历了规模巨大的人口迁移,农村人口中目前外出务工的有1.6亿,占全部人口的12%,根据联合国的测算,这已经达到了全世界流动人口的1/3。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大量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使基于充足而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制造业和出口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为时间点,最近两年表现尤为突出的一个现象便是人口流动趋势出现明显变化,即从沿海返流至内陆。
从当前的情况看,重庆、武汉、郑州、沈阳、西安、成都成为当前流动人口回迁的主要方向。在重庆,2011年在所有外出务工的人数当中,在重庆市内区域内的务工人数比例首次超过了去省外的比例。在河南,2008年全部的2000万外出务工者当中,有58%是去省外务工,但是在2011年已经下降到了52%。在深圳,作为流动人口的大城市,2011年非户籍人口778.85万,比2010年减少了7.32万人,这是深圳特区建市30年来,首次出现非户籍人口下降,同时,2011年深圳的人口增长率低至0.9%,远低于历年来3.98%的平均值。因此,诸多信号均显示,中国人口流动方向的变化已经开始,并且开始呈逐步加速态势。
二、流动人口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大规模人口从沿海向内陆的回流将产生巨大的城市住房需求,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个现实问题,那么这既会对中部省市的产业与经济结构产生积极影响,也将为中部省市加速推进城市化,平衡消费和寻找增长的内生驱动力提供条件,因此,需要把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放到区域经济增长的框架之下进行讨论。
第一,流动人口将支持中部六省和西三角进入新一轮工业化。通常,分析工业化阶段的传统视角是技术和劳动生产率,但是基于广阔的区域纵深和广泛的产业光谱,中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还可以从区域视角着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工业发展在“珠三角”,90年代至今的工业发展在“长三角”,下一阶段的工业发展将集中在通常所说的“中部六省”和“西三角”。这一点可以从就业指标观察,中部六省和西三角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41%,相当于东南沿海2002年的水平、韩国1978年的水平、日本1955年的水平、中国台湾1968年的水平。当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正承接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起飞;中国东南沿海则承接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大机遇。目前,东南沿海将延续制造业升级和产业服务化的路径,而中部六省和西三角则将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如果这一过程顺利推进,则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区域增长动力。目前来看,这一趋势正初显端倪,经过2008年之后的大规模投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工业用地供给相对宽松,物流配送网络的“主干道”初步形成,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区域目前正是大规模流动人口回流的中心区域,重庆、武汉、郑州、沈阳、西安和成都等中西部大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及下一阶段流动人口迁入的中心城市。
第二,流动人口预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市人口增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麦肯锡等咨询机构的有关数据测算,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构成中,将有2.43亿来自外来的迁移人口,而相比之下,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的仅4700万。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研究预测表明,2015年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之外,还有重庆、深圳、广州、天津、武汉、东莞、沈阳、佛山、成都、南京和西安,中西部大城市化的人口增长将更为显著。
第三,流动人口有望在未来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据统计,2011年全国外出农民工的月均工资收入2049元,比2010年增长21.2%。假设未来流动人口工资保持为15%的增长,而GDP保持在8%的增速,预计到2015年,农民工的实际工资将会达到4898元,2020年、2030年分别达到9601元和13442元。
如果将目前1.58亿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项资产估算,2011年这项资产的收入流量已达3.9万亿元,并在持续增长,预计2015年该项收入占GDP的比重将达11.3%。假设流动人口总量以蔡昉等研究人员测算的1.5%的保守速度增长,工资保持为15%的增长,按照60%左右的平均消费倾向测算,年均7万亿元的总收入可形成超过4万亿元的流量消费。而且随着收入增长,流动人口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巴曙松:将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纳入保障框架”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6978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