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不断出台,补贴项目逐年增多,补贴标准不断提高。但有些群众也因此遇到了“幸福的烦恼”,每领取一项资金,都要去办一张专门的银行卡(存折),带来诸多不便。(12月12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加大,各类惠民政策在农村落地,为广大农村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就拿各种惠民政策和涉农补贴来说,就有几十项之多。补贴发到群众手中,不但有利于提高群众生产积极性,为农村的生产发展注入动力,还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众多的补贴要发放到群众手中,既是一项政策性强、要求严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费时、费力的活。加上不同的补贴,发放的部门不同,发放的要求不一样,在实际操作中,便出现了一项补贴需要办理一张银行卡的现象。
办理这些卡,不但需要提供一大堆资料,还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设置密码。不但如此,从办卡到发放卡、到补贴发放到群众手里,更需要花掉很多时间。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居住在农村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卡多了不但很难准确记住卡的密码,还要面临到镇上才有取款机现实,取钱还得走上几里山路。除了这些,有的地方在发放涉农补贴中,还由于对涉农资金补助对象存在不准、不实等问题,也影响了涉农政策的落实。这些现象,导致的结果是群众有钱不能及时取、取不出来,导致有钱花还得多跑路、多费时,难怪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幸福的烦恼”。这些现象,看起来是因为发放涉农补贴的程序要求严格所导致的,实质上,背后的真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将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导致服务意识跟不上、服务能力不强、服务的效果不佳,这才是根本原因。要破解群众遇到的这些“幸福的烦恼”,还需要服务及时跟上来。
破解群众“幸福的烦恼”,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关键。要解决的是转变服务观念。走好这一步并不难,只要涉农补贴发放的相关管理和发放部门及时转变“将涉农补贴、国库直补等惠农资金纳入银行专户发放和管理有利于资金的安全稳定”等典型的管理思维模式,变管理为服务,多从群众需要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发、多从方便群众出发,在加强资金发放监管力度的同时,探索建立方便资金发放的渠道、方便群众办理的机制,就能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同时,要解决的,还有那些东家一套办理办法、西家一种发放模式的“各吹各的号”式做法,应从整合资源,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入手,探索形成将所有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纳入“一户”统一管理和“一卡”集中发放的机制,把各项惠民资金、涉农补贴的发放,都归到同一个发放渠道上,真正“一户一卡”,提高资金发放效率,方便群众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提升服务质量,关键看站没有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急需要取用的时候,跑上几里山路、花山半天时间,费时费力不说,群众的困难还得不到解决。要提升服务质量,相关部门还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比如在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水平较高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涉农补贴的查询服务平台建立,在资金发放的同时,也及时把资金发放的信息,传递给群众,方便群众对资金发放的监管和掌握,提升工作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事实上,涉农补贴的发放形式越多,工作成本也越大,工作效率也越低,群众“幸福的烦恼”就难以破解。只有相关部门及时改变观念,树立起服务群众意识,真正实现变管理为服务,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发放方式,多建立几个方便群众的自助取款点,就能让群众少花时间、少跑山路,解除因此而带来的“幸福的烦恼”。
“破解“幸福的烦恼”还需服务跟上”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2728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