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央严令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还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
中国近几十年来的扶贫成就举世瞩目,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而在成就之外还待解决的贫困问题自然更为复杂,解决起来更为艰难。中央也意识到任务的艰巨,称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难题。
面对不得不化解的难题,还是要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过去的扶贫做对了什么,哪些做法值得继续坚持,哪些方面有待调整。弄明白过去的成功所在,才有可能延续成功,完成未来的脱贫攻坚。
把扶贫融于经济发展过程中,这是过去的重要经验,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中,依然需要坚持。事实上,发改委的规划已经明确“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初步匡算涵盖3000万人,也就是说发展扶贫在接下来攻坚中依然是重要路径。过去的经验显示,在这过程中,激发贫困人员的自身潜力,发挥市场作用,能比简单的政府出钱收到更好的效果。
这在过去有相对成熟的经验,3000万的人口脱贫,可能是比较有把握的。除此之外的4000万人口,才是今后5年脱贫工作的难中之难。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多数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的,相信已经改变了命运。剩下的不少贫困地区,要么是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难以找到发展经济的抓手;要么是老弱病残等失能人员,已经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脱贫。
从扶贫到脱贫的一字之变背后,重要差别就是很多的贫困人口已经是属于要社会救助的对象,难以通过帮扶来解决贫困。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要彻底消除所有的贫困,客观而言就是相当有挑战性的。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认识到不同群体的贫困原因,加以针对性的解决。
对这些难中之难的贫困群体,国家相关规划中也有了框架性的应对。比如,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也就是将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预计大体涵盖1000万人口。还有将近2000万贫困人口,相当部分是农村“五保户”及失能人群,将以社会保障的办法兜底。
精准扶贫说来简单,大方向也不难明确,但真正要具体落实难度可想而知。拿“异地搬迁”来说,不同地区的人员搬往何处,搬过去之后的生计怎么解决,如何既尊重贫困人员的主观意愿,又考虑到他们未来的出路,会有很多复杂的问题要协调。
过去我们国家因为一些重大工程,有过相对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其中有安置比较成功的,也有些不仅搬迁过程中纠纷很多,后续还遗留了不少问题。一些移民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摆脱贫困。今后如果要搬迁1000万人口,这么大规模的搬迁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将会是巨大考验。有必要好好借鉴移民搬迁等相关经验,避免在搬迁中埋下隐患。
彻底脱贫不同于扶贫的另一层意义,是要在5年时间内实现相当长远的目标,要让中国真正实现消除极端贫困人口。所有的攻坚行为,都需要立足长远,而不只是看5年后的成效。五年内把1000万人口搬迁虽然难,只要短期舍得投入,可能也不难办到。最难的是怎么保证在搬迁后让他们融入新环境,过上新生活。
短期和长期考量,不仅体现在异地搬迁,对“五保户”等失能人群的保障兜底,同样需要考虑。如果只是追求短期成效,只要财政大手笔投入,这些人群的贫困现状很快能得到缓解。但2000万的人口不是小数,长期投入的话中央地方如何分担,保障能否做到可持续,资金的使用如何保证不出现过去扶贫中常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都是值得担忧的。
所以,如果真正着眼长期,对这部分最为困难的人群,也不能停留于简单的政府给钱,而是要考虑制度建设。比如建立更有保障性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越是贫困群体,在养老看病等方面的压力越大,消除了这些后顾之忧,再辅以其他救助手段,是更为可靠的保障方式。
尽管脱贫攻坚战只有5年的时间,但评估真正的脱贫效果,恐怕还是需要长远的视角。所以接下来的5年,无论发展脱贫还是异地搬迁等手段,都需要以更长久的标准做具体的权衡,这样才能给历史一个交代。(来源:法治周末)
“消除极端贫困人口给历史一个交代”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2719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