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养老金进入股市是必然趋势”又成为媒体上常见的断言,并伴有很多“国际经验”作为佐证。但是,应该指出:这些国际经验大多语笃不详,有忽悠受众之嫌。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关于国际经验的阐述,有意无意地将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混淆起来了。
网上有专家讲了与“国外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经验”的故事,在讲到美国经验时有这么一段话:“美国的公共养老金主要投资国债等低风险品种,2000年以来保持4%左右的回报率;而对于企业养老金的部分,美国政府则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进行多元化投资。”这段话讲得很专业,表述得也很清楚,但这个经验丝毫也不能证明养老基金应该入市?以上所说的美国的公共养老金(也叫联邦养老金),在中文语境中,就是基本养老金;以上所说的美国的企业养老金(也叫私人养老金),在中文语境中,就是企业年金。上述美国经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其一,基本养老金亦即美国的公共养老金应该“主要投资国债等低风险品种”,这在美国回报率可保持在4%左右。与中国的情况相比较,只能说明中国的国债回报率太低。其二,企业年金亦即美国的企业养老金可以入市,2011年出台两《企业年金管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中国的企业年金本来就是市场运作的,这一点与美国的企业养老金没有什么差别。
在下文中,讲到英国的情况时,专家的表述也很专业。英国的养老金体系有三个支柱:第一支柱为国家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为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计划。除了第一支柱之外,英国养老金的第二和第三支柱都可以投资到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这和美国的情况一样,第一支柱,亦即基本养老金,在投资资本市场这一点上是“除外”的。
对于德国和芬兰的故事,专家讲得比较模糊,但这两个国家都有基本养老金(德国的法定养老金、芬兰的普享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德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和芬兰的缴费养老金)的差别。日本养老金的具体情况专家没有提起,但实际上也有三种:一是国民养老金,二是与收入关联的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三是私人养老金。要说明的是,以上提到的几个国家的基础养老金(德国的法定养老金、芬兰的普享养老金及日本的国民养老金)都是现收现付的,所以,投入资本市场的其实也是补充养老金(德国的企业养老保险、芬兰的缴费养老金及日本的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
以上的国际经验,讲得比较明确的,譬如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恰恰也印证了基础养老基金是不入市的。所以,绝不能混淆基础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之间的差异,笼统地讲养老基金投入资本市场。这样讲故事,就有忽悠老百姓的嫌疑了。股市有风险,进入须谨慎,这句话不是光讲给小股民、小散户听的,最近的“股灾”也说明了这一点。再说,这样一个“大块头”而且不能赔钱的基金入市,中国的小股民还有玩吗?在一个投机性如此强的股市里,你不跟“大块头”走,包赔不赚;都跟“大块头”走,谁也没得赚。
当然,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有点复杂,就是我们在基础养老金这一块还划分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有人说,现在准备入市的是个人账户中积累的资金。但是,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养老基金这两分是“混账运营”的,个人账户实际上是“名义账户”,只是为参保人记了一笔账而已,这些个人缴费记录主要用作领取养老金时算账的依据。所以,很难分清现在滚存积累的35645亿元到底是企业缴费还是个人缴费,甚至其中还有财政补贴,但其实质就是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每月2200元的养老金就来自于此。
当然,这35645亿元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光看着这笔钱贬值也不是回事。所以,将养老基金拿来投资笔者并不反对。但是,既然是基础养老金,就不能冒险入市。日本将养老基金投入国内基本建设的经验是可以考虑的,但要选择确定能够赢利的项目,而且还要有确切的赢利模式。其实,用于购买国债是个稳妥的办法,国家对养老基金发行专门的国债,资金用于基本建设或有发展的央企。国债的利率应该高于CPI若干百分点。实际上,这是国家用财政担保养老基金不贬值,但投资回报高于规定利率的,也归国家所有。
这样的设想很理想化,但是中国的经济领域恐怕都已经被利益集团瓜分完毕,哪个政府部门、哪个企业集团肯向养老基金让利呢?这可能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的困难。
“唐均:基础养老金不相信“入市””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1217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