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改的关键是体制改革,否则投入再多也没用,”刘晓程表示,医改的关键是医院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否则很难单军独进。
“医改的关键是体制改革,否则投入再多也没用。”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以下称“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在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但我们的体制到现在几乎没怎么改,甚至往往还对一些关键问题采取回避的方式,”刘晓程表示,医改的关键是医院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否则很难单军独进。
取消医院的“官本位”
《21世纪》:对新医改三年的推进效果众说纷纭,这也引起了对未来改革方向上的分歧,那么你是怎么看?
刘晓程:国家在医改方面,提出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我们都知道,最初的计划是8500亿元的投入规模。这样的话,医保体系、预防保健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是成绩,值得肯定。但在涉及体制、机制这些深层次的改革方面,却几乎没有动。
《21世纪》:能否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刘晓程:比如说医药分开。药品收入现在大约占医院收入的40%,把这部分利润从医院里拿走之后,怎么补偿?没有人提。有人说国家把钱投入医保,补了需方,医院的补偿问题就解决了。哪有那么简单?在基层医疗体系、人才队伍等问题没有真正解决的情况下,国家在需方投入的钱多了,老百姓会更加倾向于到大医院看病。大医院会变得更拥挤。
医改应该是综合配套改革。这边投钱,那边建机制。加大投入是对的,但粗放式的只加大投入、不改革体制机制是不行的。
《21世纪》:医改中体制机制的改革应该怎样推进?
刘晓程:关键是要政府下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该政府放手的坚决放手,充分发挥市场的机制,像高端的医疗市场,引入商业医疗保险,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要对于普通老百姓提供基本的保障,编制起整个社会医疗服务的网络。
说来说去,医改关键还是改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要不然现在政府各个相关部门都有各自的利益,医改根本改不下去。
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医院有行政级别,这是很奇怪的现象。所以,在给国务院医改办提的建议里面,我第一条提出的就是取消行政级别,取消医院“官本位”。
《21世纪》:医改方案中一直提出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这些措施落实情况如何?
刘晓程:实际上,在两年前的国家医改方案中也提到了这些内容,包括实行聘任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等等。但实践中一直没有落实。
对这个问题认真分析的话可以看到,公立医院属于国有事业单位。那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迟迟不向前推进,医改难以单军突进。按照计划,要到2020年才完成126万个事业单位的改革。我认为事业单位的改革还是进展太慢,这方面的改革还是没有力度。
需要区域卫生规划
《21世纪》:在取消行政级别的条件下,医院会发生怎样的变革?
刘晓程:应该这么看,我们国家的卫生资源是又不足又浪费,特别是浪费表现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大医院间的盲目竞争。
一个是,我们的大多数大医院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在大医院推行取消行政级别、全员聘任制等体制性改革,首先能够帮助大医院“消肿瘦身”,实现优胜劣汰。最好的医生留在最好的医院,而那些从大医院里面精简出来的医生,就会向下一级医院流动,这也实际上提高了基层医疗队伍的水平。
《21世纪》:现在有一个说法是先建基层,后改大医院,你怎么看?
刘晓程:这是错误的。只有大医院的体制进行了改革,让人才流动起来,才能够把基层稳定住。最终形成大医院、小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这样阶梯式的医疗服务网络。
与此同时,我们要有区域卫生规划。这个仅靠部长恐怕是不够的,国家应该由副总理挂帅,地方由省长挂帅制定卫生区域规划。该投的投,不该投的就不要投了。
《21世纪》:区域卫生一直很受关注,但受制于很多因素,跨地医保实现情况如何?
刘晓程:跨地医保很难实现,我认为主要有两个障碍:一个是医保按照地域进行统筹,各地生产力水平的差距也就导致了医保水平的差距;再一个是行政体制的束缚。
跨地医保实现的条件,首先是生产力的水平差不多,再一个是地方有接受的意愿。这个意愿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通过与其他地区医院合作,当地医保反而可以花更少的钱把老百姓的病治好。
只要政府下决心,在一个生产力水平差不多的区域搞成不难,最后由小联合发展成大联合,实现整个区域的统筹。
“不取消医院官本位 医改投入再多也没用”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fagui/570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