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逼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速。2008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及关于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并从即日起至今年2月15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该草案规定,涉及累计缴费年限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险关系均可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或分段或累计计算,而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即身份证号。几乎与此同时,由中央编办牵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财政部将正式向国务院提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待讨论通过后,将在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至少存在三个显而易见的缺陷:一是广大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村人口长期摆脱不了对未来(疾病、教育、医疗)不确定性的恐惧,使内需乏力的问题始终无从求解;二是社保关系画地为牢的地方割据状态,越来越不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迁移的时代需要;三是即使身处社保体系中的人,仍然存在明显甚至强烈的“身份歧视”现象,企业职工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有若天壤之别。
2009年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经济危机一方面急切要求我们保障基本民生,尤其是保障底层百姓不受冻馁之灾;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目标是尽量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尤其是要尽可能地覆盖农村,抹平城乡差距。
从“养儿防老”到“养政府防老”(熊培云语)是我们必须迈过的坎。只要政府有决心,迈过这个坎并不难。专家表示,即便把65岁以上农民(现有6000万人)作为养老保障的基准,每人每月120元,所需年支出是800多亿元。再考虑到发达地区可以由地方财政来支出,贫困地区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那么中央财政所支出的大约是400-500亿元左右,约占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5.1万亿的1%,现有的政府财力是完全有能力承担的。
《社会保险法(草案)》也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 而全国统筹的前提,就是中央财政承担更多的投入与平衡义务。草案还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助。
除了填平城乡身份鸿沟,社保还应该致力于填平不同职业身份间的鸿沟,制度对不同职业者一视同仁,并从逐步提高企业人员退休金的“增量改革”入手,逐步实现公平。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导致企业工人的退休金远低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金。到2006年底,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人均高出企业2倍多,显失公平。目前,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对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认识尚不一致,但对事业单位改革已基本取得一致意见,就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与企业制度完全一致,基金单独管理,个人账户逐步做实。
考虑到我国的现实约束条件,养老保障制度走的将是混合型之路:公民权平等和基本生活保障部分要求政府加大投入;个人贡献部分则强调个人的综合积累。两条道路的结合,将为社保成为“全国粮票”扫清障碍。
“社保改革的关键是填平两大身份鸿沟”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115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