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在京发布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12月17日在京发布,该报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编写的第二部年度养老金行业报告,他反映了2011年度中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的整体状况和改革动态。全书由主报告和11个分报告组成,分为养老金发展篇、改革篇、指数篇和动态篇四部分内容。
主报告以“中国养老基金地区失衡与财务可持续性”为主题,着重总结归纳了部分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口、基金收入和结余规模等各项指标均再创历史新高,但“空账”、收支缺口以及资金保值增殖等问题依然突出存在;年度养老金发展指数表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成效有失平衡:在“广覆盖”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保基本”方面,养老金支出逐步提高,但在“多层次”和 “可持续”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地区差异明显;部分省份养老基金的收不抵支现象由来已久,呈现出的一个突出趋势是:收支失衡的省份数量逐步减少,但基金缺口总额却不断增高,说明收不抵支向少数省份(尤其是老工业基地)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养老金发展篇由五个专题报告组成,分别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和基金运行状况、企业年金市场的运营绩效以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状况,进行了相应的信息披露;通过详细公布的行业发展数据,对各项养老基金的总体发展成效和问题进行了评估;并从国内外经验探讨了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关系。
养老金改革篇两个分报告将“部分省份的养老基金收支失衡”作为研究主题,从各个制度运行参数的历史变化,分析了近10年来“收不抵支”省份的演变轨迹;从历史债务、制度赡养率、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四大方面因素,解释了出现该历史现象的深层成因,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养老金制度变革,实现全国统筹。
养老金指数篇是自今年开始增加的一个新版块。编制和开发中国养老金相关指数,这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一个重要职能。“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数2011”显示,地区间养老金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对提高统筹层次和深化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
养老金动态篇三个分报告跟踪国内外养老金改革趋势和热点,对提高退休年龄、抵御养老金债务、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等问题做了归纳梳理,为了解养老金行业发展信息提供第一资料。
戴相龙建议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
12月17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显示,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加上新疆兵团),2010年有15个收不抵支,缺口达679亿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然减少到14个,但收支缺口却高于2010年,2011年达766.5亿元。
【收支情况】 东北三省负结余395.8亿
报告分析显示,我国养老金地区差异较大。到2011年,我国有辽宁、黑龙江、天津、上海等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但是,在面临亏损的同时,18个省份养老金收入则远大于支出。其中,广东结余最多,达到519亿元;浙江、江苏、北京等省份结余也在二三百亿元。
养老金总缺口达到766.5亿元。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缺口均超过100亿元;天津、新疆兵团和吉林缺口在50亿到100亿元之间;河南、陕西、江西、湖南、广西、上海、海南以及重庆的缺口在10亿到50亿元之间;河北的缺口最少为1.62亿元。
从区域来看,东北三省负结余395.8亿元;中南四省(河南、湖南、广西、海南)负结余123.9亿元;西北地区(陕西、新疆兵团)负结余100.98亿元。
【亏损情况】 收不抵支省份10年减15个
从10年来的数据看,2002年,全国29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多的省份走出了这一困境,到2011年则为14个,数量上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其负结余规模不断扩大,亏损额由2002年的407.6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766.5亿元。而且在向少数省份集中,尤其是黑龙江、辽宁等老工业地区。
对比2010年和2011年排名前10的亏损省份,会发现,这两年上海、黑龙江、广西的排名变化比较明显。其中,上海负结余由2010年的139.5亿元减少到2011年的25亿元,排名从第2位下移到10位之外。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市2011年将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郊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当年养老基金大幅增收。
【亏损原因】 劳动力流动致收支差异大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历史欠账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导致养老金各地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除此之外,报告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是导致各地出现养老金收支差异的重要因素。
到2011年,我国的2.3亿农民工中,外出农民工数量已达到1.58亿。大规模的跨地区流动,对各地养老保险的财务状况有着重大影响。报告显示,2010年,跨省流动人口为打工地带来的养老金收入达到525.6亿元,平均每个参保者贡献3424元。
由于东部是劳动力输入大省,中西部则是输出大省。这种劳动力流动就给地区养老金收支带来了影响。东部地区流入人口导致正收益323.65亿元,西部基本上是人口净流出,导致其负收益84.12亿元。而中部地区流出人口最多,导致其负收益最大,达到239.53亿元。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到2011年,我国养老金结余规模突破两万亿元,当期结余高达4130亿元。不过,仔细分析,这些结余主要来自于财政补贴。
2011年,养老保险财政补贴2272亿元,差不多占到了当期4130亿元结余的一半儿。而这些结余中还有因为扩大覆盖面导致的“补缴”资金1511亿元。
郑秉文在报告中认为,要解决地区不平衡的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
报告认为,如果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那么半数收不抵支的省份,其财务风险就可以通过各地协调解决。
■ 背景
养老金财务状况
自1991年开始建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起,1991年至1997年,基金收支水平低,基本平衡。
1998年至2003年,连续6年收不抵支。2002年,有29个省份收不抵支。当时恰逢国企改制、欠费突出,1997年正式建立制度后,原来由企业负担的退休金开始由社保统筹支付,支出大规模增加。不少省份拖欠养老金,甚至不能全额发放。1999年,全国拖欠养老金133.4亿元。
2004年至今,收支规模加速增长,结余额大幅增加。2004年,恢复收支平衡。随后7年,收入和支出增长都很迅猛,基金结余也不断增加。到2011年累计结余1.94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7年来年均增速30.8%。不过,地区不平衡依然突出。
【出处:中国养老金网】
“2012年12月中国养老金专题调研”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074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