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记者 杨 波
●嘉 宾: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新闻背景:让民众“老有所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目标。然而,老有所养,怎么养,却是个问题。不久前,龙永图提出,仅靠政府买社会保险,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西方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不可持续,而且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此言一出,反响强烈。有人认为,这是在替政府部门推卸责任,在未富先老的中国,如果不指望政府,自己又无力承担水涨船高的保险费,今后我们的养老问题到底应该指望谁呢?
杨波:应该说,龙永图说出了部分实情,即便是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同样的困惑。美国总统布什在2005年的时候就曾表示,如果不进行改革,“到2018年,社保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到2042年,整个社保系统将被消耗殆尽,全面破产”。
袁志刚:养老体制面临挑战,这是事实,但不能以此作为推卸政府责任的理由。实际上,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在养老问题上基本还是强调以政府责任为主。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在养老问题上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只要有年轻人就业,老年人的赡养就有保障,至于赡养金的比例,只是一个折算率的问题。这也相当于中国的传统家庭养老,只要有子女,老人总有一口饭吃,吃得好与差而已。社会养老体制的好处是避免了个别风险,通过一批年轻人来养一批老年人。
但是,这种制度在人口结构正常的情况下能够顺利运转,一旦整个社会的青少年人口与老年人人口比例发生重大改变,就可能出现社保基金入不敷出等问题。现在全世界面临的正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出生率降低,以及由此导致的养老金缺口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家推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探求多元养老模式。比如一些国家纷纷延迟退休年龄,一些国家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缴纳年金、鼓励个人购买保险等,实行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互为补充的三支柱养老模式。
杨波:以政府为主、企业个人为辅,这样的养老体制在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发达国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中国是未富先老,要仿照西方的福利制度很难。于是有人提出:有什么样的人口制度建什么样的福利制度,我们至多只能部分靠社会养老,还是得提倡回归千年传统———“孝道”。您是否认同?
袁志刚:在养老问题上不能本末倒置,国家的责任不能丢。现行养老体制一时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辅之以良好的家庭养老传统。但基本保障必须由政府负责,这个基本点不能动。如果将养老问题整个地交给市场、商业来运作的话,风险会很大,后果也会很可怕。
其实,中国目前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还比较小,绝大多数中国人主要依靠自己养老,政府远没有达到大包大揽的程度。而且,我们的养老保障也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广大农村尚未接轨。当然,在转轨过程中,要想让社会保障体系一夜之间覆盖所有7亿多劳动力,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法国当年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将农村的养老整个地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内。现代化起步相对较晚的德国在社会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并因此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美国则是在1930年代“大萧条”后,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
与西方国家当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相类似的背景是,中国也面临大量移民涌入城市的问题,如果现在开始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是深远的。
杨波: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社保体系存在巨大缺口,不少人对政府养老存在危机感和不确定感。近两年,一些地方纷纷探索老年公寓、社区养老、以房养老等替代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困难。
袁志刚:多元养老的思路是对的,很多人为了让退休后的生活过得更有质量,从年轻时就开始做养老计划。但有一个问题是,无论现在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如何的火爆,都无法改变一个格局,即基本养老的钱必须由现在的年轻劳动者出,千万不能因为当前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把赌注全部放到上面。人口结构决定保障制度,因此政府在社会基本养老方面仍须严肃对待。
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是,统筹城乡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必须要改变现有城市的人口结构。将青年农民工吸纳进来,给他们市民待遇。现在很多城市,比如上海,从户籍人口来看,是一个蘑菇型,老龄化严重,养老制度面临极大挑战;但如果看全部2000万人口,结构就很漂亮,完全没有问题。过去几十年我们只是在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角度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要建设一个坚持以人为本的、将经济增长的好处惠及更多人的和谐社会,应该从现在开始,将广大对城市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村劳动力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其中的主要内容当然包括养老保险。
我们的设想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一种是已经转入城市很多年,基本是常住人口,或有户籍的,应彻底享有与现有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保障待遇;另一种是流动性较大的,从激励缴纳的目的出发,可以将之纳入现收现付制度范畴内,但必须是做实个人账户。这样的社保基金账户个人可以带走,作为将来的养老凭证;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现。
总之,中国解决养老保险问题,主要还是一个“扩面”的过程。现在30岁左右进城务工的农民,要保证将来他们本人享受基本社会养老。而目前他们留在农村的父母,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以土地养老、储蓄养老,以及陆续启动的农村最低养老等。除此之外,政府亟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因为养老问题看起来是基金怎么算的问题,但最终能否很好解决,很大程度上是看现在这些孩子、将来的青年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怎么样。这个问题最终是要靠教育来解决。
2007年10月26日 07:59:09 来源:解放日报
“养老问题该指望谁?”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363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