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模式VS民间模式
文/本刊记者 陈婷
未富先老,老龄化人口迅速增多,这是我国社会近期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分担养老难题,已经成为政府偏好采用的措施之一。
比如,由于社会养老压力大,通常投资建设专供老年人使用的房产或社区等,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上海老龄委的负责人就曾向本刊记者介绍过,目前上海地区如果投资兴建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每一个养老床位可以获得政府大约1万元的补贴。因此不少机构也瞅准了这个发展良机。
如果按照上海新建桥企业集团在自己的官方网站的介绍,“亲和源”老年公寓是一所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老年公寓,由上海康桥公共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经营,设置养老床位1440张。那么可以发现,“亲和源”很可能也是得到政府一定政策补贴的。
如果真有政府补贴,那倒未必是件坏事。说明政府也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市场开发的,企业也在帮助政府和居民解决最为关切的民生焦点之一。
但是,要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类似单纯的“养老床位”补贴这样的通道,是否值得大面积推广呢?是否一定要走“专业机构养老”这样的模式呢?
在笔者看来,这倒也未必。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倒不妨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能够帮助市民实现老有所养的机构、企业、措施进行多方位的补贴。
比如,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政府是否能够为他们多做一些实事,多给予一些实际的福利和补贴?
事实上,上海这边是出现了“会员制”养老公寓,北京市宣武区广外街道社区却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居家老人实行从一星到五星的“星级会员服务制”。老年人每月交纳50元会费,可享受剪发、换煤气、洗衣服等13项服务。会费从每月50元到300元不等。其中,一星级会员每月仅交纳50元会费,就能享受到剪发、换煤气、居室保洁、健康保健、心理咨询等13项免费服务。该中心还对无收入、无子女、残疾特困的空巢老人实行政府买单,由街道交纳一星级会费,并将倡导和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服务。
又比如,上海静安区某街道就在社区里开办了老年统一就餐中心,对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午餐的食堂提供一定的补贴,实际上让老人以低于市场价的实惠吃到了放心、便捷的午餐。
让人欣喜的是,1月22日上海市政府发布2008年要完成9项实事,其中一项为“为17万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其中10万名生活困难且需照料服务的老人给予政府服务补贴;新建1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设2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
看来,政府已经开始为养老问题“多方着墨”了。作为长期关注养老问题的《理财周刊》,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观察、点评、推介这些创新的养老模式,无论是政府主导的还是民间自创的,说到底,模式越多元越有助于这个事业的进步。此外,我们也希望政府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重视这些模式中的短处乃至风险,毕竟,“养老金”=“养命钱”,一旦发生意外恐怕就会酿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2008年01月28日 13:18 《理财周刊》
“养老:政府模式VS民间模式”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287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