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已基本具备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有能力参与企业年金管理,没有必要在企业年金这一项业务上另设审批环节。”日前,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总裁吴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对此,大部分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赞同。一些被访者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规模还不能满足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的发展需要。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企业年金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限制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运行成本过高
日前,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企业年金计划年度会议,邀请了分担其年金管理资格的太平养老、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海富通基金、嘉实基金、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招商银行及建设银行9家服务提供商出席。
记者从太平养老保险公司了解到,作为该年金计划的受托人,需要与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不断进行沟通,并全程跟踪年金计划各项进展,包括保障计划账户管理、托管和投资运营工作;对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督评估工作;对具体的投资事项进行监督。
保险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实行完全累积制的信托模式,即将企业年金账户的管理和运营职能分别授予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等多个角色,这些业务又分别归属信托、基金、银行、证券、保险等5个行业,从而形成了多头管理的格局。
对此,吴焰也表示,由于制度设计的行为主体和监管主体过多,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容易形成“人人该管,人人难管”的格局,“事实上,一些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担多重管理人职能。”
营运模式单一
“我国在企业年金的试行阶段采用单一的信托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吴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允许商业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契约型企业年金模式,由市场作出选择,在不断的尝试中予以规范和完善信托型企业年金运营模式,强调借助分散职能来规避风险。但在这一模式的发源地英国和企业年金信托制度高度发达的美国,企业年金发展初期仍以契约型模式为主,并逐步发展成信托型与契约型共存的市场模式。
更重要的是,保险专家指出,虽然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采用信托模式,但其前提条件是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允许金融集团混业经营和法律体系非常完善,“目前,中国市场环境还不能适应信托模式的发展”。
此外,根据Wind资讯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有94个大型企业年金计划参与了首发、增发的网下申购(基本以首发为主),累计申购动用资金达到387.3亿元,与2006年的57.72亿元相比,增幅达到了570%。
对此,该专家提醒,企业年金是员工的养命钱,应该最大限度保值增值。因此,必须更注意防范权益类投资的风险。
2008年03月12日06:57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企业年金资格审批应简化环节”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264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自从2015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来,“医养结合”甚至“医养融合”的话题日趋升温。在2016年两会上,这个话题也成为...[查看全文]
本报讯 近日,网络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据此,《人民日报》邀请其各驻外记者调查部分国家的社保支出与国民享受社保待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世界173...[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