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研究员在荷兰鹿特丹大学的讲演
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源泉,从而创造对劳动力的强劲需求,才能做到充分利用当前的劳动力资源,延长第一次人口红利,进而为迎接第二次人口红利创造条件。
中国地域广阔,地区间在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巨大差异,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可以延长第一次人口红利。同时,人口结构变化还创造了一些新的有利于扩大和深化教育的条件,这可以被看作是从人力资本方面创造经济增长新源泉的第二次人口红利。
讲演者小传
蔡昉
1956年9月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3年被7部委授予出国留学人员杰出成就奖。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著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十字路口的抉择——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穷人的经济学》和《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转型》等,合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系列等。
一、第二次人口红利与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的情况下,个人和家庭的未雨绸缪可以产生新的储蓄动机,形成新的储蓄来源,其在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还可以获得收益。这被一些学者称为“第二次人口红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了一个明显的突破。此前,这个领域的研究长期集中在观察人口规模或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并不确定。然而,当研究重心转移到观察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绩效关系上来之后,人们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比重不断提高这样一种生产性人口结构,可以通过保证劳动力充足供给和储蓄率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额外源泉,或可称之为“人口红利”。在解释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的“东亚奇迹”,以及西方经济史上新大陆经济超过旧大陆经济增长的部分时,一些经济学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善从而人口抚养比的下降,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解释超出稳态增长率部分的25%至100%不等。
与此同时,关于人口红利在一国和地区的存在,也回应了主流经济学家对“东亚奇迹”的置疑。新古典增长理论把劳动力短缺从而资本报酬递减作为其前提假设。因此,如果没有观察到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指标的改进,任何经济增长表现都被判断为是不可持续的。例如,艾尔文·扬和保罗·克鲁格曼就曾在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依据这些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表现,质疑所谓的“东亚奇迹”,并断定其增长的不可持续。然而,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经济发展中,在剩余劳动力被全部吸纳前,由于存在人口红利,资本报酬递减现象可以不发生。也就是说,在其他体制环境得到保障的条件下,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在二元经济式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可持续性。这种异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圭臬的增长类型的有效性,在东亚的高速经济发展中得到印证。可见,人口红利的观察与解释,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未来的人口红利”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944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