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已久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国家审计局2012年第34号公告)》终于出笼了。此次审计可谓“博大精深”——共涉及37个省本级(含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4个市本级和2790个县,此为“博大”;同时还延伸审计了29273家企业、4207家医院和8101个村(居)委会,此乃“精深”。“审计结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前所未见的数据,现在要立即对其作出全面的解读似乎有些勉为其难。但“审计结果”对说明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不差钱”,还是很有帮助的。
前一阵子有关“延迟退休”的争论,至少留下了一个后遗症,即广大人民群众有相当一部分在媒体捕风捉影的报道影响下,认为中国的社保基金缺口很大,甚至快要收不抵支了。最搞笑的是,虽然人保部后来再三保证,目前总体上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不存在基金缺口问题。但是,公众一直都用疑惑的眼光看待人社部关于“误读”的纠正。这就像小品中小沈阳用疑惑的眼光盯着赵本山——口气挺大,不差钱,可……话又要说回来,既然不差钱,为什么非要让人民群众延迟退休以求每年省200个亿呢?
现在,“审计结果”告诉我们:就“覆盖城乡居民”而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覆盖81.50%的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覆盖75.30%的县,参保人数合计6.22亿人。2011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6195亿元中,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投入和其他投入分别占48%、27%、21%和4%。最重要的是,截至2011年底,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0304亿元。其中,养老保险累计结余的资金已经达到20136亿元。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国家财政目前对养老保险4年的投入(2011年是5391亿元)。
前一阶段造成公众恐慌的一个数字是,2013年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或欠账达18.3万亿。后来此报告的作者以“现金流量”和“存量”两个概念作过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解释,但公众依然云里雾里。在“正和岛”为“岛民特供”的《决策参考》上找到了报告的“摘要”。在“摘要”中没有找到18.3万亿这个数字,但关于养老金有如下的说法:在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今后38年中,养老金累计缺口占GDP的比重将达到75%”,“养老金缺口将在十年后开始明显扩大”。“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首先,所谓的“负债”实际上源自于会计学的新概念。以前的会计账目一般分为“收入”和“支出”,现在则同国际接轨,改为“资产”和“负债”。按“摘要”中的说法,所谓的“负债”应该是今后38年间的“负债”,也就是说从2013年到2050年养老金的统筹账户总的财政负担。如果说,这个负担只有18.3万亿的话,那是万幸,因为平均到每年,只有4816亿元。比2011年5391亿元还少。
其次,说“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这个数字很大吗?现在美国的联邦预算中,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障的开支要占到50%。对于中国来说,2050年是个什么概念?应该指出,在此前后是中国老龄化的最高峰,届时拿出20%的财政来对付“白发浪潮”的“峰值”,怎么着也不算过份吧?这正符合我们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国家传统或中国国情。
如果我们实事求是地承认现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是现收现付的,就是通过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投入来筹集当年养老金所需。其实按着这个模式继续下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从理论上讲,现收现付会难以为继。但是,更重要的是现实,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仍然都是现收现付的,如美国的联邦养老金、日本的国民年金、英国和瑞典等欧洲国家的基本养老金,等等。
还有一个疑惑,如果个人账户实实在在是个人拥有产权的,那么个人往里存钱是有意义的,因为将来会增加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份额。如果忽略个人权利,由国家来储备资金,其实可能并没有意义。因为国家有政策调整和印钞票的权力。对于政府来说,平时将一笔资金存起来不用,急需时拿出来,其实与印钞票可能并没有多大区别。
【出处:中国网】
“唐钧:中国的养老保险“不差钱””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164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