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养老金财政压力 更好地为老年化高峰做准备
( 1 )
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 费沪生/摄影
自2010年10月起,本市对企业各类人才实行“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规定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然而在数年的执行过程中,申请这一政策的人数却寥寥无几。为此,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苏云近日呼吁优化政策,进一步推进“弹性领取养老金”制度,缓解如今的养老金财政压力,更好地为人口红利过后的老年化高峰做准备。
退休返聘可拿两份工资
今年51岁的龚女士目前在一家小型私企担任返聘财务工作。据龚女士介绍,自己去年正是在目前这家企业办理退休后,直接签订了返聘合同,“像我们财务这种岗位,与年龄没有太大关系,退休后完全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拿到两份工资,所以当初听说"延迟领取养老金"政策时,也根本没去考虑。”
据了解,像龚女士这样的情况其实十分普遍,许多退休前从事财务、行政等工作的退休人员都曾向商报记者表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可以在退休后继续得到原单位的返聘。相比延迟退休所获得的养老金增幅,返聘后获得的返聘工资和养老金的收入总数要多出许多。
“返聘退休人员,既可以让企业的日常工作继续平稳运行,又可以剩下每月占职工工资20%比例的养老金。”一家民营企业的人士主管蔡先生也告诉商报记者,如今有不少岗位的职工都会在退休后返聘留在单位,可以减去企业不少用工成本,所以企业这边也从不鼓励员工“延迟领取养老金”。
让劳动者自选退休年龄
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29.46%,即大约每3.4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一位老年人。因此,在不少社科专家看来,“延迟领取养老金”已成必然趋势。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弹性设计方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胡苏云建议参照国际上养老金领取设计办法,即政府规定一个年龄段区间(比如57-65岁),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这之间作出选择,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
同时,政府规定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和所领取的个人养老金替代率挂钩,如规定63岁领取时替代率是100%,低于63岁则根据低于的岁数不断打折扣,57岁退休可能只能拿到70%-80%;高于63岁,则增加一定百分比,使替代率高于100%。
这样的设计,既可满足部分专业人员(包括女性)延迟退休、发挥余热的愿望,又尊重了部分劳动者希望早退休的个人意愿,体现了退休制度上的人性关怀。
制度设计应体现细节差异
胡苏云在提交今年上海两会的提案中明确指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目标多重、功能复杂的社会制度。在利益多元化、人员复杂化、沟通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微观主体的情况和诉求变化多端、风险难料,对制度运行影响日显,因此其激励和保障机制的设计越来越关系到制度的微观效率。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基本养老保险涉及到城镇职工,其中内含企业职工、机关和事业三大不同群体,即使在企业职工中也有新加入的农民工和年老退休的原城镇企业职工。制度人群本身多元复杂,利益诉求完全不同,越来越难以用统一的一刀切的规定满足所有人的意愿和诉求、从而达到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平性。
因此,胡苏云认为,在制度设计中需要加入微观因素的空间。而从所有制度的公平性看,弹性设计方案更能满足和适应更多人的意愿,达到制度的微观效率。
【出处:上海商报】
“政协委员吁推弹性领取养老金制”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045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自从2015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来,“医养结合”甚至“医养融合”的话题日趋升温。在2016年两会上,这个话题也成为...[查看全文]
本报讯 近日,网络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据此,《人民日报》邀请其各驻外记者调查部分国家的社保支出与国民享受社保待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世界173...[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