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率跑不赢CPI,老百姓的“养命钱”正陷入“缩水”窘境。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智讯专家郑秉文透露,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从2001年到2011年间的10余年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
“每当看到这种消息我就非常恐慌,不知道等我们退休的时候,一个月的养老金是不是就只够买几棵大白菜?”刚刚过了而立之年的家住北京市展春园小区的张飞先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事实上,张飞先生的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从现有情况来看,尽管养老金规模上每年增长10%,但其投资方式主要以存银行为主,年均收益率仅为2%,远低于CPI的增幅。与通货膨胀率相比,2%的投资收益率显然处于贬值与缩水状态,巨额基金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威胁。
“养老金大幅缩水实属正常现象,普通民众不必惊讶。”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对养老金的重视程度始终不高,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养老金保本能力极差。这一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出面做实质性“辩解”。
不仅通胀摊薄了养老金,在郑秉文看来,养老保险基金当下支付、未来使用的特点,使其在计算损失时,还必须考虑到工资的增长。在平均工资增长率达14.1%的情况下,收益率不到2%的养老保险基金,意味着广大参保人没有分享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一方面,投资渠道过于狭窄,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养老金难有增值空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缺乏基本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监管制度缺失,十年间缩水近6000亿元却鲜有相关负责人被‘革职问罪’,监督惩罚机制形同虚设。”白朋鸣表示。
显然,养老金运营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如不改革,其利率损失将是天文数字。”郑秉文建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必须提高统筹层次(目前主要为县市级统筹制,建议至少定为省级统筹),否则其他改革也难以进行。
具体而言,这笔数额巨大的“保命钱”,如何才能找到保值增值的途径和模式?目前业内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未来养老金投资体制应该走多元化改革的路子。所谓养老金投资多元化,是指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中,既有存款,也有债券投资、实业投资。
“中国式养老是储蓄性养老,而不是投资性的养老。要想让老百姓的‘养命钱’不贬值,多元化投资是必然的选择,但同时投资的风险也确实不小。”张飞坦言。
此外白朋鸣认为,养老金的使用应当慎之又慎,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挑选优秀的理财精英负责管理养老金,而杜绝简单的公务员体制来决定养老金的投资方式,同时,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势在必行,投资过程中的所有错误都应得到尽快处理。
从世界范围内看,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方式主要是购买国债取得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和采用有风险的市场化投资运作取得投资回报。“与国内养老金相比,国外养老金的投资渠道较为广阔,其营收状况较为良好,能够为普通民众提供很好的养老保障。同时,国外采用的‘现收现付’制发挥了重大效率,我国政府应对目前的‘累积’制做适当调整。”白朋鸣表示。
“十年缩水6000亿元 养老金保值再敲警钟”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5631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