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职工的康复与生存需要社会更多关注
——"工伤职工的康复、再就业与社会融入"研讨会在京召开
黄乐平律师在会上发言
中工网北京12月11电(记者 郭晨)今日上午,"工伤职工的康复、再就业与社会融入"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召开。会上,主办方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向与会代表介绍《工伤职工的康复、再就业与社会融入》调研报告。
据了解,调研报告从调研到初稿历时四个多月,通过走访、电话调研、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工伤职工的康复、再就业和重新回归社会的情况以及有关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工伤职工面临的境况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工伤劳动者因为伤残而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调研报告总结的情况主要有三点:一,工伤职工赔付不到位导致医疗和康复难;二,工伤相关康复政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执行不力;三,工伤职工就业困难,回归社会状况不容乐观。
工伤职工受伤后再就业是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依据目前的工伤保险制度,1-7级工伤职工有微薄的伤残津贴来支撑生活需求,而对于7-10级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工伤职工的工作如何处理,而今社会并没有给予太大的关注。
劳动者受到工伤后不仅仅面临就业困难的困境,也遭受着来自社会以及自身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困扰。当身体受到伤害之后,社会看待残疾职工的眼光发生变化,即使社会没有特殊化他们,他们也经常会自己将自己特殊化。有些工伤职工开始消极地看待社会,有的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有的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一截。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关于工伤职工再就业和心理辅导的机制体系,一些地方政府有时会组织一些关于工伤职工再就业的相关活动,但是影响力不佳,没有形成一种可持续操作的体系。随着工伤职工越来越多,这么一个庞大的人群的就业问题、心理问题和生存问题得不到解决,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调研报告针对上述情况认为,为帮助工伤职工康复、再就业与融入社会,应当简化工伤法律程序,加快工伤职工获赔速度,加强工伤监管的力度;扩大工伤康复服务的覆盖范围,重点落实医疗康复(身体康复)服务的同时,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康复服务和职业社会康复服务,加强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和工伤补偿之间的衔接和契合度并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最后,调研报告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工伤职工,减少对工伤职工的歧视,杜绝让工伤职工遭受"二次伤害"。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简介: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是于2007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的民办非营利机构,由首届"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知名劳动法专家黄乐平律师发起成立,由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作为主办单位,经北京市司法局批准、北京市民政局登记。义联通过整合社会专业律师资源,致力于劳动公益法律服务和政策研究倡导,被媒体誉为"国内首家以困难职工、农民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化劳动法律援助机构","劳动法律的民间智库"。
“工伤职工的康复与生存需要社会更多关注”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4954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