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991年试点到2008年,经过了五个发展阶段。
——1、试点阶段(1991-1995年):
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始于1991年民政部在全国部分农村的试点。
——2、全面发展阶段(1995-1998年):
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
标志着北京市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从试点转向全面推开。
1998年底,北京市14个郊区县90%以上的乡镇、80%以上的村都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规范管理,稳步发展阶段(1999-2002年上半年):
1999年,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门划转到劳动保障部门,基础工作加强。
——4、改革探索阶段(2002年下半年-2007年):
进行改革探索,克服旧制度不足,推进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2年-2004年,先后在怀柔区、密云县以及大兴和通州分别进行了筹资模式的改革试点、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改革完善的试点。
2005年12月8日,北京市政府下发《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指导意见》
2006年依据《指导意见》,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指导意见的具体办法》等一系配套文件,13个郊区县全部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
——5、建立新制度阶段(2007.12.29-今)
2007年12月29日,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的通知》
标志着北京市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对全体居民的覆盖。
新农保从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管理服务、资金保值增值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名曲了政府责任。这以制度确立了个人帐户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其中基础养老金是新增);同时还降低了缴费门槛,实行弹性缴费标准;还首次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无论从城里打工回农村,还是农转居后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可相互转移。
截至2008年8月底,北京市已新增参保人员53.47万人,累计参保102.6万人,参保率达到76.54%。
“北京新农保五大发展阶段(1991-2008年)”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267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自从2015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来,“医养结合”甚至“医养融合”的话题日趋升温。在2016年两会上,这个话题也成为...[查看全文]
本报讯 近日,网络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据此,《人民日报》邀请其各驻外记者调查部分国家的社保支出与国民享受社保待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世界173...[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