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待遇资格露脸即“认”
青岛数据赋能破解“认证难”
“退休人员去社区门诊看病,被监控视频拍到并人脸识别后,就意味着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完成了。”2月21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布,借助FAST认证体系,青岛市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全程“零感知”,实现“零打扰”,全市近200万名社保待遇领取人员再也不用跑腿了。据了解,这一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为例,长期以来,退休人员需要在指定时间内进行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这种赶大集式、自证式认证方式,不仅增加了社会成本,而且经常引发群众不满。”青岛市人社局副局长韩红星介绍,针对这一状况,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生物特征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FAST认证服务体系,实现了“寓认证于无形、寓认证于服务”的便民利民目标。
在青岛FAST认证服务体系中,F代表基于“互联网+”的人脸识别,A代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轨迹跟踪,S代表基于信息共享的静默验证,T代表基于社会化服务的面复兜底。
在构建FAST认证服务体系过程中,青岛首先以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打破信息壁垒,整合海量数据资源,总量达到10亿多条;其次引入智能算法,构建大数据认证模型,深度挖掘待遇领取人员各种行为轨迹,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露脸即“认”。
青岛FAST认证服务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全市近200万名社保待遇领取人员,均无需主动关注是否具备领取资格。目前,青岛市认证服务工作呈现三种形态:绝大多数待遇领取人员(全市占比88%),在服务期内不需认证,通过递延认证法,
只要在服务期内捕捉到待遇人员可信的行为轨迹,该人员认证期限就依次往后递延,直至终生不需认证;少数大数据平台无法确定其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全市每月占比1%),优先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醒其通过手机刷脸认证;极少数需要兜底核实的待遇领取人员,由基层工作人员登门服务。
“现在每月街道认证服务量不足100人,社区认证服务量维持在10人左右。”韩红星表示,青岛FAST认证服务体系的运用,极大节约了社会成本,有效化解了基金多领、冒领风险,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
“不用再“赶大集”!青岛社保待遇资格露脸即“认””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6954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自从2015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来,“医养结合”甚至“医养融合”的话题日趋升温。在2016年两会上,这个话题也成为...[查看全文]
本报讯 近日,网络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据此,《人民日报》邀请其各驻外记者调查部分国家的社保支出与国民享受社保待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世界173...[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