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深,近年来我省省市县各级均出台了一些养老产业扶持政策,从机构建设运营到人才队伍培养,涉及方面不少。政策频频出招,养老产业期待的是给力的效果,不过,记者采访我省一家养老机构时,其负责人张东明(化名)却道出其中一些政策难达效的尴尬。
张东明告诉记者,他们养老院位于城乡接合部,刚开张时,周边村镇许多村民都来参观咨询,尤其是家有失能失智老人的,但一听每月三四千元往上的费用都不敢再问了。
“失能失智老人是对机构养老需求最迫切的人群,尤其是来自农村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应该是政策帮扶的重点人群。”张东明说,现在对老人的扶助政策更强调广覆盖,而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老人,需要更集中的靶向性。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观察发现,农村老人极少有养老保险,丧失劳动能力的高龄老人的经济来源除去子女,就只有高龄补贴。他所在的市自2018年以来,80-90岁的老人高龄补贴为每人每月100元。“全市十几万目标老人,一年就是一个多亿,看总量不少,可人均下来,中低收入家庭的失能失智老人还是住不起。”
“补给谁,补多少,要看政策的拳头怎么打最给力。”他说,自己这些年走遍上海、浙江等养老产业发达地区,发现这些地区普遍重视财政投入的绩效,以及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兜底,补贴的“靶点”精准明确。比如,浙江有专门的养老服务补贴,目标人群定位在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失能失智老人,受益面小但受益力度大、效果好,入住机构一年的老人能获得补贴款上万元,显著缓解了入住养老院的经济压力,值得参考借鉴。
“还有的补贴政策设计理念先进,切入点也精准,就是欠缺可操作性,就连实施方案都难以提出明确要求,更难实现设计初衷了。”张东明说。
比如,临沂市出台的《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已投运的养老机构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申请运营补贴:投入运营时间满一年,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书和入住老年人满意率达到90%以上。“先进和精准体现在第三点。”他说,对老人满意度提出要求,可以规避机构片面追求床位数而忽略服务质量,兼顾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是个好设计。然而,到了申报材料里,老人满意率却被入住老人花名册所取代。
这一现象并不少见。记者搜索我省多地的养老服务业补贴方案,许多都在政策实施中将“满意率”悄然替换为“花名册”。
张东明坦言,让入住老人对养老院进行满意度打分,在实际中确实存在操作难度,尤其是失去了表达能力的失能老人和难以准确表达意志感受的失智老人。但他坚持,补贴不仅是把钱打到机构账户那么简单,更承担着引导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任,需要相关部门探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运行机制。
北京市近日出台的办法就值得借鉴。同样是运营补贴,北京提出先由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委员会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星级评定,依照不同星级,给予养老机构相应运营补贴,服务质量高、综合条件好的机构可以享受更大扶持。
张东明说,我省正式提出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以来,出台的新政策许多引领全国之先,体现出山东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力度。一些暂时未能达效的政策措施,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发挥创新意识、突破意识,瞄准靶点精准出拳,让山东养老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养老扶持“拳头”怎么打更给力”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6753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