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据了解,这是党的重要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及延迟退休年龄并做出有关表述。作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延迟退休也由此掀起了新一轮讨论。
部分学者、专家对推行延迟退休的呼声日益强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刘庆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直言,虽然应该承认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从当前来看,我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时机仍未成熟。
推行延迟退休时机未到
“《决定》的表述传递了两方面信息。”刘庆龙表示,一是国家明确要着手研究制定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而不是马上要实施,这就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二是未来国家启动的退休年龄调整是渐进式的,而不是一步到位的。
《决定》表示延迟退休年龄仍处于“政策研究层面”,在刘庆龙看来,认清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显然与坊间部分学者、专家高调呼吁尽快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意愿不相一致。”刘庆龙认为,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调整退休年龄是非常正常的。但前提是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辅相成,否则就会受到阻碍。
实际上,自坊间就延迟退休展开讨论以来,一直都是“难获普遍认可,拥护者寥寥”,其中,民众反对声尤为强烈。“基层的百姓和从事一线工作的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对于延迟退休都是反对的;反而,技术、脑力劳动等工作强度低但收入颇丰的工作人员和部分公务员,对延迟退休心生期待。”刘庆龙强调,这就需政策制定者必须慎重,否则极易引起社会混乱,加剧社会不公。
刘庆龙认为,如果有关部门启动对退休年龄相关政策的调研,就应该重点对“谁去调研以及调研对象是谁”予以明确。如果只对既得利益群体进行调研,结果当然会是“同意延迟退休”,但这显然是有失公平的结论。
一直以来,支持尽快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观点普遍将延迟退休视为弥补我国养老金巨大缺口的灵丹妙药。刘庆龙表示,之所以学界热情呼吁延迟退休,正是迫于养老金的压力。
一份名为《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18.3万亿元。该研究报告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
对此,刘庆龙认为,实际上,造成养老金缺口的根本原因是养老金的双轨制,绝不该将延迟退休视为化解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救命稻草。所谓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养老金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这才是根本问题,即很多人没有缴纳养老金,在退休时却要领取不菲的养老金。”刘庆龙说,寄望延迟退休弥补养老金缺口是不可能的。根本还是从解决双轨制入手,按照“都要缴纳、公平领取”的基本游戏规则推进,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弥补养老金缺口。
《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双轨制的长期存在,也被公认是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下的最大不公平。对此,人社部此前也公开表态称,中央已提出明确改革方向,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消除养老金双轨下的权益失衡。
劳动力接续情况成决定因素
对于何时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才是正确时机,刘庆龙认为,这取决于我国劳动力接续能力何时出现不足。“一旦国家的劳动力供应接续出现问题,劳动力数量出现不足,就势必导致退休年龄的延迟。”刘庆龙说,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巨大,劳动力也并未出现接续上的问题。
“专家称:推行延迟退休时机尚未成熟”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623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