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定位上看,《规划》被赋予我国未来五年各地区、各部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以及制定相关扶贫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绝不为过。
众所周知,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时限。全面小康的实现需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然而,贫困问题当前正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致命短板,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脱贫目标的达成,方可让全面小康的实现彰显出本质意义。
实际上,决策层早已深谙脱贫攻坚之于全面小康实现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扶贫脱贫领域从未间断的政策部署就是在不断对外加深这样的认识。
从2011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明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到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2020年实现脱贫明确总体目标;再到2016年10月刚刚发布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并构建了一套各司其职的责任认定体系。可以说,我国脱贫政策体系堪称一脉相承。
此次《规划》也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规划》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根本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实施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加快破解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瓶颈制约,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应该说,《规划》原本既定脱贫政策路径下,不断重申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原则,重点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就是要高效率地实现脱贫目标,毕竟,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留给政策执行的时间已经不足五年。
在记者看来,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大战略之下,脱贫目标堪称使命必达。而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本来目的看,其最终要实现的就是人人共享改革成果,尽可能地实现“机会均等”。
在理想范畴上,“机会均等”意味着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平等的起点,创造出平等竞争的条件,从幼儿营养,到教育、就业乃至终身的全过程,均应实现“机会均等”。然而,在现实条件下,受到我国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所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带来了包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在内的机会不均衡,而贫困正是基于这一特征之下的极端表现。
而消除贫困,实现超过五千万人口的脱贫目标,在当代社会下大可算是一个宏伟目标,而在我国,兑现这一目标也绝对算是举国之力。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应对贫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上始终相随,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已经实现了7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7日发表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实现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另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其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70%。1978—2010年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
可见,兑现脱贫目标不仅是对我国自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更是对全人类事业的巨大贡献。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我国提出的2020年脱贫的总体目标早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在2030年全球要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这也意味着,我国的脱贫目标实现相较于联合国的标准、目标要提前10年达成,应该说,这也将继续促使我国走在全球减贫事业的前列。
就现阶段而言,对于实现“机会均等”,尽快补齐贫困这块短板,让中西部广大贫困地区,超过五千万贫困人口能够与全国14亿人口一样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拥有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品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和发展机会,无疑是最大的机会均等,当然,这还需要未来在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以及区域均衡发展以及产业转移结合结构转型等深层改革上不断发力,毕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非是依靠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政府买单就能实现的。
正如《规划》所言,加快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要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保障兜底、社会扶贫等为主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实施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等产业发展脱贫措施,促进扶贫开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由此,真正健康可持续的脱贫政策体系,应该是,能够确保全体民众尽可能地均等享受包括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在内的一切公共服务提供,同时确保有劳动能力者充分就业,无劳动能力者保障兜底,其目的,就是要不断践行和凸显步入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实施脱贫攻坚意在全面消除贫困,切实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的精髓。
“兑现脱贫目标 实现“机会均等””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3871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