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很大的行业一定能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近年来,尽管人们对养老院提供专业服务的刚性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但国内部分养老院空床率却居高不下,大量资金投入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服务供给。多数养老院由于无法实现盈利,只能勉强运转。长久来看,这种养老社会是不可持续的。
需要指出的是,养老院的空床率,并不是体现养老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个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并没有追求很高的养老机构入住比率,相反,却在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以降低养老机构入住比率。老年人首先考虑的是在自己家里接受养老服务,其次是在社区接受养老服务,最后才是在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服务。例如,在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比例不超过4%;在这一比例最高的国家荷兰,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近9%下降到了如今的7%以下。
令人深思的是,养老院为什么不赚钱?我们都知道,要想实现盈利,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是两条根本途径。然而,养老院的运营成本较高,不仅很难降低,而且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如果把养老院建在交通便捷且环境较好的地段,前期的土地投入就是很大一笔开支。而在公办公营、公建民营、民办三类养老院中,民办养老院获得投融资支持的难度最大,很多养老院是以民办非企业的主体形式注册的,不能采用股权激励或者上市等形式进行融资。
总体上看,中国国内的养老业面临以下挑战。首先,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国人对进养老院养老还没有形成足够认同。其次,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的商机吸引投资“蜂拥而入”,导致大批规划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粗糙型”养老院充斥市场。多数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跟不上来,难以满足照料老年人的最低要求。高质量的管理人才短缺,也增加了养老院的运营风险。第三,由于相关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养老院难以实现医养融合发展。第四,养老服务项目单一,没有针对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进行特色开发,难以将其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养老服务业需要多策并举,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给予更多政策支持;第二,提高养老院建设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质量监管;第三,鼓励探索“养老院+”的发展模式。比如医养结合、与社区服务的结合、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结合等;第四,注重养老护理人员的分层培养,充实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组织的服务人员队伍,建立一支高效的养老服务职业经理人队伍;第五,拓宽养老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成立养老产业基金,对民办养老院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第六,完善对老年群体市场的细分工作,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养老产业资金筹集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日本从2000年开始实施强制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该制度规定,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全体国民都必须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并缴纳一定的保险费。承保对象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40—64岁之间加入了某种医疗保险的现役劳动者;德国实施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向病人和长期护理服务提供方提供经济上的帮助,以减轻社会福利的负担,法律规定参加每个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在其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参加护理保险,购买私人保险的人则必须参加一项私营护理保险。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建设可持续的养老社会”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2851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