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有三层意思:一是让老人们尽量不生病,这是“最高境界”。要想不得病,老龄以后的生活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要按时作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积极锻炼,而且保持心情舒畅。二是少生病。既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理,也要进行健康生活的教育,还要给予人文关怀。特别要关注失独老人,让他们心里有个安抚。三是带病长寿。
经济新常态下,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催生的老龄产业无疑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可能发展成为未来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那么,市场空间十分广阔的老龄产业体现在哪些领域?作为企业,应如何把握和介入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知名医养专家张民生。
张民生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并长期研究养老、护老产业问题,现任深圳市康泰霖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他强调,生命的养护是从摇篮到百年的过程,老年只是人生最后一站,最好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在居家养老中实现健康老龄化。然而,在“养儿防老”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家庭赡养功能明显弱化的今天,必须尽快构筑医养紧密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我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大潜力大
国务院、有关部委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标准化、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并轨等方面指导、支持老龄产业发展。2015年2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表明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迎来新阶段。
张民生认为,老龄产业未来将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它包含8个“子产业”,分别为:养老住宅、养老软件及信息系统、护理员(护工)培训、综合性医护服务、福利器械、文化生活、老年金融以及家政护理等。老年群体的消费行为具有习惯稳定、行为理智、追求实用便利等特征,从而形成了特殊的消费市场。预计从2014年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市场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GDP占比从8%增长到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潜力最大的市场。
养老住宅也叫养老地产或颐养地产,目前国内虽然有传统地产商、保险资金、慈善基金、外资机构等各种开发机构介入,但未形成成熟的养老地产模式,市场空间值得期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护理员(护工)都是需求最旺的岗位,其培训模式有政府培训、社会培训和市场培训等。2013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达到4200万,护理员不足100万,缺口为300万—600万人。未来5年,养老护理员缺口将高达1000万人。综合性医护是养老产业的核心,由各机构和部门分工完成。居家养老需要养老服务中心上门提供照护服务,入住养老院由养老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医疗护理则由医院来承担。综合性医护体系自身构成一个闭环产业链,老年患者从医院接受治疗后进入养老地产或养老机构接受后续康复护理,然后进入自己居住的养老社区或回家养老,再次发病时转入医疗机构治疗。
围绕老年人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运动休闲、精神慰抚、文化生活而展开的日常用品、医疗运动器材、医药保健品等,市场极大,是老龄化社会的朝阳产业。BCCResearch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6.7%,预计2016年将达到262亿美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表明,全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13年已达人民币290亿元,未来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9.8%。中国社会科学院医药蓝皮书称,中国药品市场规模2020年预计达2.3万亿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老年人用药占总体用药量的50%以上。
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多种多样,比较成型的市场模式有老年旅游、老年大学等。当前,“空巢家庭”的现实和传统观念转变增强了老人外出旅游的欲望,旅游已成为“银发族”重要的生活方式。预计2030年,老年旅游消费市场可达到1.6万亿元。老年金融主要包括以房养老和养老保险,市场潜力也十分巨大。
在老龄产业链中,家政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近年来出台了支持家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中已有近60万家企业、网点和连锁店,从业人员近2000万(人数仅次于建筑业),年营业额约1600亿元。家政服务按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简单劳务型服务,如煮饭、洗衣等;中级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护理、营养等;高级专家管理型服务,如高级家务管理、社交娱乐安排等。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给家政服务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还有养老软件和信息系统。它牵涉到国内起步较晚的远程医疗——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通过移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患者或消费者提供诊断、体检、咨询、开方、提示等医疗活动。通过可穿戴监测设备、养老管理软件、数据库等,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实时监控,保证远程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根据健康数据,给予后续医疗服务。数据库还可以指导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比如由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合资成立的Viterion,目前管理着14.4万名退伍军人的养老健康事务,其将居家养老的退伍军人健康数据提供给医疗服务提供者,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Viterion将住院病人的住院周期缩短了59%,减少医疗机构35%的工作量,每年为每位患者节省约1999美元的医疗开支。在此基础上,Viterion向消费者出售家用医疗器械赚取了可观利润。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颁发《关于组织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该文件指出,将研究制定适用于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探索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随着移动医疗终端普及和物联网发展,今后面向个人的远程医疗商业模式有望快速发展。
构筑医养紧密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张民生介绍,我国刚建国的时候,大约是32个在职员工养一个老人,现在是3.5个员工养一个老人。预计到2050年,每4个中国人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届时上班的人和退休的人比例接近1:1,即使和西方国家相比,老龄化问题也是非常严峻的。更为突出的是,我国有一个“未富先老”问题。现在全面放开二胎,老龄化问题慢慢会缓解,但估计也要到2060年才会有根本改观。
“我学中医也学西医,懂教学、懂医疗也搞科研,做过卫生局官员,当过16年医院院长。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一些真正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院,同时培养更多合格的、能支撑养老院发展的医务和管理人员。当前,政府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建议慈善家们不要把养老院都办成盈利性的。当然,养老院如果办得好,自负盈亏还是有可能的。我非常希望开办每月收费在3000元以下的养老院,让一般的公务员、工薪阶层退休后也住得起。我常常劝告有关经营者:必须拿出5%到10%的床位接收孤独鳏寡,这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要特别关注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也为社会作过贡献,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尤其是那些智力残障的老年人,更应该多给一份关怀。”张民生说。
张民生认为,当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增多,家庭赡养功能逐步弱化。因此,社区养老非常重要,必须构筑医养紧密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要为居家养老者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成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缓冲区和接合部。
第一,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国家要求新建居民小区按人均0.1平方米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要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人。目前我国老年人中约有1100万人生活不能自理,急需社区和福利机构提供服务,而福利机构只有100多万张床位。因此,应建设一批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如社区医疗保健站、托老所、养老院、护理院、照料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应建立空巢、孤寡老人的社会照料系统,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不仅可以解决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实际困难,还可提供上千万人的就业岗位。
第二,开展日间照护与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老体系发展的新瓶颈,迫切需要寻求突破。未来,我国老年人口中需要长期照护的人数将持续增加,2050年将有4000万人以上。我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满足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需求;如何有效地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与服务体系。而从现状来看,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要,主要体现在: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在家庭照护方面,政策缺少对“老伴”或子女长期照护老年人的支持。长期的照护压力不仅影响其配偶的健康和生活,也影响其子女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缓解机构养老压力。老年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已经成为制约养老体系发展的新瓶颈,迫切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行动寻求突破。长期照护需求的满足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及其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最终促进代际和谐与社会和谐。我国的家庭越来越趋于小型化,依靠传统的家庭成员长期照护老年人的方式已经难以持续。政府应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机构的作用,让社区养老机构为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家庭提供具体支持。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通过城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充分配置养老机构所拥有的老年照护能力。
第四,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应对经济压力。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实现为老年人及时有效地提供长期照护服务。首先,要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应对老年长期照护的经济压力。荷兰和以色列较早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险,德国、日本、韩国也已建立长期照护保险。长期照护保险的一般形式是工作者缴纳长期照护保险,在老年阶段需要长期照护时,从照护保险中得到资金和服务支持、在家或者养老机构得到照护服务。我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规定“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在老年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化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后,还需尽快出台长期照护法律和制度,在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家庭成员照护支持政策、老年照护和服务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推进。
第五,社区养老从保姆式照料走向专业化护理。老年护理有特定含义,它是指对老年人疾病的治疗护理、某些内科慢性疾病或一些外科病患的医学和心理学康复护理,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以及对病危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我国面临着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医疗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很多人将老年护理误解为保姆式的照料,认为让接受照料的老年人吃饱、穿暖、住好即可,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精神慰藉、医疗护理、康复娱乐等深层次的需要,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应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业,使老年护理逐步走向专业化。
提升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养护生命实际上是从摇篮到百年的过程,老年只是人们最后的一站,最好的养老方法就是居家养老——和子女们、孙子辈们在一起,含饴弄孙、儿孙绕膝,在快乐健康中度过晚年,而不是躺在病床上,躺在病床上生命没有质量。“我认为,生命的价值有两条:一是活得精彩,二是活得长久。养老应该走在这条道路上,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用健康的生活模式让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张民生说。
古代将人的寿命称为“天年”,意指先天授与人的“寿数”,中医和养生学认为,正常人的寿命在100—120岁之间。按生物学生长期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以最后一颗牙齿(智齿)长出的时间来计算的,一般在20—25岁之间,因此人的寿命应该是120—140岁。而性成熟期理论认为,生物的最高寿命约为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岁,按此推算,人类的最高自然寿命应该是112—150岁。还有一种理论是根据细胞传代次数来推算的,人体细胞体外分裂传代50次左右,按平均每次分裂周期2.4年推算,人类的平均寿命应是120年。根据上述推算,人类理论上的自然寿命在100岁以上是确切无疑的。但由于天灾人祸、贫病横夭,大多数会折寿损年达不到预期寿命。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比理论寿命少了30—50年。
原始社会,人的平均寿命只有22岁。我国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4000多年间的446位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42岁。建国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1985年提高到68.92岁,2009年建国60周年前夕,卫生部公布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3岁。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年龄段的划分也有所改变。过去以4—14岁为儿童期,15—34岁为青年期,35—44岁为中年期,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现在按照WHO的新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张民生认为,健康老龄化有三层意思:一是让老人们尽量不生病,这是“最高境界”。要想不得病,老龄以后的生活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大领导、大老板,退下来后不用干事,整天睡觉不起床或者整天喝酒、玩乐,这非常不好。健康老龄化首先生活一定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积极锻炼,而且保持心情舒畅。二是少生病。既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理,也要进行健康生活的教育,还要给予人文关怀,“儿孙绕膝,含饴弄孙”,给老人幸福的家庭感。特别要关注失独老人,让他们心里有个安抚。三是带病长寿。“有些人生了病非常恐惧、非常悲观,其实像糖尿病,患上后再活个一二十年一般没问题,有些癌症是可以临床控制的。再如乳腺癌,手术后存活20年、30年的病例多得是,所以不要恐惧疾病、不能丧失信心,要学会在已经生病的情况下如何带病长寿。”
实现健康老龄化最好是居家养老,如果居家养老,以上所述三个方面都比较容易做到。人越到老年,很多方面越像小孩,越需要人关怀、呵护,儿孙们给他的呵护是最好的心里安慰。除了居家养老,社区的托老所、老人照护中心等,也是较好的选择。人需要思想交流,没有人和他说话,他会憋得慌;几个月不说话,语言就会迟障。所以希望老人们都要走出家门,多活动活动。而且,儿女们不要阻止老年人的黄昏恋,黄昏恋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张民生认为,现在建设养老机构,动辄就提国际化、现代化、宾馆化,有没有必要?非常有必要,但还应该提倡园林化、宾馆化、家庭化、人性化、智能化,尤其应该家庭化,要让老人们进入养老院后感觉到温馨,像在家里一样就好。而且,养老院也可以像婚介所一样,为单身老人牵线搭桥,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
另外,老年人应注意调饮食、适劳逸,节房事、慎起居,即食宜多样、食宜清淡、食宜少缓,要防止社会角色转换后出现的过度安逸,学会用体育、娱乐等方式代替在职时的工作;房事要节制,起居要卫生,服饰适寒暖等。热爱生活,勤于用脑,多做善事,是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丧葬凶祸、悲哀忧愁的环境和场面,狂欢妖艳、轻薄淫秽的场所更不相宜。可根据性格和情趣怡情悦志,如澄心静坐、益友清谈、临池观鱼、披林听鸟等,使生活自得其乐,有利于健康长寿。
“把握老龄产业需求 提高老人生命质量”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2851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