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浙江台州一对夫妇在当天生下的孩子,被计生局认定为“超生”,需缴纳20万元“罚款”。而浙江省卫计委曾通过会议决定:今年1月17日之前未接到征缴通知的单独家庭,可以在6月30日之前补办手续,“特事特办”。“我在今年3月8日才收到征缴通知,难道国家和省的政策都可以不执行吗?”当事人刘丽(化名)对自己被“罚款”充满不解。目前,这对夫妇已就此上午诉至台州市黄岩区法院,要求认定孩子符合政策,不属“超生”。(6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从中央“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到各地对应政策落地,这期间称为“政策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单独二胎”出生该如何处理?各地都有考虑。浙江省以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的送达为界,规定:在2023年1月17日之前未接到征缴通知的单独家庭,可以在6月30日之前补办手续,“特事特办”。这显然为抢生二胎者提供了一条能够受惠于新政的政策路径,值得肯定。但这又恰恰是问题所在:在此期间出生的婴儿,到底属不属于“特事特办”之列?
众所周知,社会抚养费是针对“超生”者的,对于“准妈妈”腹中的胎儿,不管是不是将来会超生,都不能“提前”征收罚款,否则就是违法。而在过渡期出生的婴儿,即便是“超生”,但只要在规定时间节点内“未接到征缴通知”,就一定在“特事特办”之列。从实际情况看,当事妈妈在3月8日收到征缴通知,远在“1月17日”之后,那么,当地的“只有怀孕未生的才能‘特事特办’”只能是一种辩解了,甚至是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不过,对于这起“超生案”,是不是就该全免罚款,恐怕还得看当事人是否存在事实过错。
从法理上看,“准妈妈”根据国家大政方针,选择“适时怀孕”不存在过错,但在“底限”内生养,就表明怀孕并不“适时”。国家“单独二胎”政策未出就已怀孕,这本身就是主观故意,也即其在心理上是做好了被罚准备的。何况,诸如北京等全国多地都规定“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才算合法”,当事人不会不知道。抠字眼钻政策漏洞以逃避惩罚,这种行为本身就应该受到指责。而且,国家卫生计生委也明确表示,“单独二胎”不设全国统一时间表。这本身就意味着,“单独二胎”不会因为中央政策的出台而立即见效,地方政府延时二胎政策,并不违法。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窃以为,在法律框架下,法院也需要“特事特办”。如果坚持“从旧兼从轻”法律原则,一定能找到彼此理解的折中办法。
过渡期的“单独二孩”被界定为超生,这对政策制定者和“准妈妈”们来说都是教训。一方面提醒,各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功课”,杜绝制度漏洞,不能让好政策成为新民怨;另一方面,也告诫抢生二胎的准妈妈们:在当地相应制度尚未出炉之时,抢生二胎都可能难逃超生罚款的命运。如果一时冲动,没有搭上“二胎头班车”,反而登上了“超生末班车”,就得不偿失了。
以上是2023“单独二胎”过渡期也要“特事特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社保相关知识 ,请持续关注中国社保网。
“2023“单独二胎”过渡期也要“特事特办””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30899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医疗设施等基础硬件投入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首先要支持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城乡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专线保障远程医疗需要。”李克强总理在4...[查看全文]
4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尹成基司长一行来闽开展城乡养老保险问题专题调研。9日下午,调研组莅临省厅出席“城乡养老保险问题专题调研座谈会”。会上,...[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