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不自由”。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发放百份问卷,调查60岁以上老人养老状况及需求虽然“养老难”是共识,但是老人们对于自己所能够选择的养老方式,适合自己现状的养老方式知之甚少。从4月底到5月初,华西都市报制作并发放了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状况与需求的调查问卷。回收的100份有效问卷中,参与调查的老年人,有93%的人没有接受社区提供的老年照顾服务,76%的人并不了解老年日间服务中心,甚至有超过一半的人不了解养老机构。
而对于居家养老和未来期待能够解决的问题,老人们的需求都不相同。从问卷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吃饭和医疗问题是老人们最关注的养老“刚需”。发放问卷同时,我们还关注了养老费用问题。也许您还没有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但可以先来了解一下养老金的缴纳与领取。 A·问卷住哪儿?钱咋花?需要啥?
华西都市报发放的这份养老调查问卷,涉及住在哪儿、养老保障、经济开销、经济困难、对养老机构的了解和居家养老时所需的服务等共20个问题。在成都市东、南、西、北及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共5个地方为中心随机发放。
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100份,主要来自成都主城区和郊县,少数为来自各市州的老人。其中男女比例为63:37,60-70岁的老人占其中53%,71-80岁占34%,81-90岁的占13%。在这些老年人中,14%为丧偶人群,这部分老年人几乎都和儿女居住在一起,由儿女赡养。
一问住哪儿?大多数能自理54%老人和子女住
参与调查的老年人中,85人都表示自己能够自理,但是自理并不代表着老年人们都是“空巢老人”。本次调查中,老年人和儿女居住的比例达到了54%,超过了一半数额,而这些人几乎都有多个子女。另外,没有和儿女居住在一起的比例为46%。
没有和儿女居住的老人中,超过一半的人首选原因为“自己能自理,不想影响子女”。还有其他的理由包括了“子女住房条件有限,没办法住在一起”、“更喜欢自己单独住”、“子女在外工作”等。虽然老年人能够自理,还是想提醒一下子女,多多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
家住竹林村的林女士今年已经80岁了,作为四川大学退休的老师,养育了一双儿女的她,仍旧选择了聘请保姆而不是和子女同住,她的理由是:“结婚后子女都有房”。没有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她说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以后去哪里养老,也不需要社区的照顾,对于将来的生活,她最希望的改善就是能够多建老年活动室。
二问钱咋花?日常花销够用最担心医疗费用
老人最近3个月的花销,大部分都为日常生活花销和医疗保健花销等常规支出。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98位老人中有88人选择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支出,排名紧跟其后的是医疗费用,再次是保健支出。
我们还调查了老人每个月愿意在养老方面的开销。老人们首选的花费主要集中在1500-1999元这个阶段,比例为33%。选择 1000-1499 元的人也有27% 的 比 例 。 1000 元 以 下和2000-2999元这两个区间选择人数相同,但如果花费提升到了3000多元和4000多元,则分别仅有1位老人能够承受,5000元以上无人选择。
晚年生活会有一些无法预测的变数,那老人们担心的经济困难有哪些呢?对于这一多选问题的答案是,最担心患大病的医疗费用,选择这个选项的有66人。其次担心的是入住养老院的费用,选择该选项的有28人,还有14人担心请保姆或居家养老服务员费用。不过,也有11位老人除了担心自己,还得担心子女患病或残疾的抚养费用。
三问需要啥?吃饭是大问题希望看病不再难
居家养老时想要的服务是一道多选题,老人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呢?前5名分别是:上门做饭和打扫卫生、老年活动室、老年社区餐厅、老年送餐服务、社区药店(配药、取药),加起来选择率为52%,远远超出了谈心、健身、保健、购物等选项。老年人们养老最大的需求来自吃饭和娱乐,且前5个选项有3项都是有关于吃饭,老人们表示,年龄越大,“煮饭”渐渐力不从心。吃饭是刚需,吃好才能身体好。
对于未来的期待也是多选题,位列第一个是解决好“看病贵”“看病难”,有20%选择这一项,这也恰巧是老年人们担心的以后面临的经济困难。即使现在生活无压力,老人们仍会担心得病花钱。 B·分析多数老人尚未接受养老机构
在哪里养老,是每个老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次调查显示,在家中自己照顾自己或者由子女、配偶照顾是老人的首选,并以73票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养老机构。虽然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但老人们对老年日间服务中心的了解程度不高,有75位老人不了解;对养老机构的了解程度稍好于老年日间服务中心,有56位老人不了解。
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少
76岁的刘先生是青羊区黄田坝街办安康社区的居民,现在和爱人、智残的儿子一同居住,两个女儿则住在别处。现阶段,他的后顾之忧只剩下智残儿子的问题。“虽然他有低工资,可是我担心我和老伴过世后,他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由于子女众多,且都在成都能够提供照顾,他还没有对老年日间服务中新和养老机构进行了解。对于社区提供的服务,他认为服务内容很少,靠不住。
67岁的罗大爷是五保户,租住在昭觉寺青龙场附近,低保、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加上平时卖废品的收入,生活也算有保障。由于一辈子没结婚,他和侄子住在一起。罗大爷说,他根本没有想过去养老院和老年日间服务中心。他最期待提高点儿养老金,切实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去养老机构“不自由”
5月5日中午,人民公园的茶馆里,68岁的周大爷和两个老战友兴高采烈地谈论过去的“光辉岁月”,家住九里堤的他,隔三差五往人民公园跑,“这里离我们三个人近。”退休十几年来,和朋友们小聚成为他最主要的活动,有时候一呆就是一整天。
提起养老院,身子硬朗的周大爷很抵触,“不去,别人让你干啥就干啥,不自由。”他和老伴住在一起,儿子多次提出老两口搬过去,但是周大爷不同意。“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我们就不要添麻烦了,再说我们能照顾自己。”能照顾自己,周大爷说了好几次,这成为他拒绝养老院,同时也拒绝别人上门照顾的原因。
这么想的不仅仅是周大爷一人,90岁高龄的张大爷也不喜欢依靠别人。“我走不动的时候再说吧。”他说,“现在还动得了,以后躺在床上了再想办法。”他的退休工资一个月近2300元,再加上老伴,一个月能支出4000多元,但他不愿意去养老院,也不愿意别人上门照顾。专家观点
养老观念需转变可建立养老机构联盟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承担着养老的全能型功能,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诸多愿意无可避免的衰落了。”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何东教授认为,依靠亲人、熟人照顾、养老的观念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社会,因此老年人急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近距离的社区养老开始,慢慢的接受养老机构,接受专业人士的照料。
何东表示,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必须以多层次的保障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不论政府、传统社会养老所依赖的家庭,还是新兴的社区等其他组织,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政府在我国养老体系的建立以及完善中的作用相当重要,”何东说。无疑,推动自动、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为社区养老发展提供充足、合理的空间等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而对于家庭,“我们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在自身社会背景、经济实力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
除此之外,何东还提出了“养老机构联盟”的新概念。在将来,一个地区的养老机构将不仅对本省市开放,还将对全国开放。冬天,北方的老人可以选择到南方的养老机构过冬。这样流动养老不仅仅是养老,也是学习、旅游、交流,“这就很有意思,很巴适啦,”何东说。您期待怎样的养老方式
本周的“华西观察·民生备忘录”聚焦如何破解“养老难”,这不仅关乎现在,更关乎我们的未来。
从周一到周四,我们为大家全面解读了全国以及四川的老龄化现状,剖析社区微型养老院发展面临的“三重门”,探讨居家如何养老,并关注“以老养老”格局如何破解等。
如果你对养老有自己的话要说,可以随时参与华西传媒集群的互动。读者反馈养老服务也需“私人定制”
黄女士:我是蜀西社区的,也是两个老人在家,儿女没有时间管,我感觉居家养老比较好,服务还是社区来做比较好,社区管理人员应该增加。我们咨询过社区能不能办伙食团,但他们没有时间。能不能提供陪看病,陪聊天为一体的服务,我们可以交费。
朱明玉:现在养老院太封闭了,无法照顾每个老人的需求。比如老人想吃面,他不会按照一位老人的需求去做,每天吃大锅饭,吃不完就扔掉。我还是推荐实行一种完善的养老机构,或者办培训班,合理地满足老人的需求。
王女士:如果没得啥子牵绊,“候鸟式”养老还是安逸。我每年都要去农家乐住至少两个月,常常一群朋友去环境好价格公道的农家乐。我觉得政府应该鼓励景区像西昌那样子,能够稍微规模化设置这种“养老社区”,配备护工、医护人员就最好了。这样子住起舒服服务更多,多花点钱也愿意。
“百人说养老 晚年最担心大病医疗 7成选居家养老”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53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