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宏,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任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财政部财科所研究生部兼职教授。历任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行情,股吧)总行干部,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干部。曾任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查委员会第五、六届委员。目前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第13届人大代表。
艰难困苦也罢,辉煌成就也罢,过去的十年已成昨天往事。面对今天和明天,每走一步都是新的,都需要清醒对待,小心谨慎
冷静面对未来
对话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范勇宏
Embrace the Future,Keep Cool:Interview with Mr。Fan Yonghong,President,China AMC
本刊记者/胡冠
一月下旬的北京,天气异常干燥和寒冷。
当我们穿过呼啸的寒风,来到通泰大厦华夏基金公司总部时,前几天聚集在北京上空的阴霾已经散去,冬日的阳光照在玻璃窗上,给人心里留下些许明媚、温暖的感觉。三点后,如约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范勇宏总经理西装革履,寒暄之后我们马上切入正题。
投资界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或许估计不足
话题直接从当天的市场走势说起,继前一交易日大盘跌去266 点之后,当天大盘暴跌 354 点,跌幅达到 6.23%。
《当代金融家》:今天大盘的走势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你们事先的投资策略分析会上,预见到这种行情的走势吗?
范勇宏:怎么说呢,对市场的看法大家有些分歧属于正常,但今年市场的走势显然将更加复杂。
我不久前也曾说过,2008年中国的股市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有五大问题值得投资者关注。第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的衰退问题;第二,中国10年来首次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紧到什么程度;第三、物价问题,中国的物价目前是结构性的通胀,是会否引起全面的通胀;第四、人民币要加快升值,快到什么程度;第五、目前市场的估值是否合理。
《当代金融家》: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冲击非常大,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所引发的金融动荡会波及全球,甚至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您怎么看?
范勇宏:次贷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包括美国主流人物对次贷危机的判断都有失误,觉得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后来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美国经济,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在判断会不会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时尚早。但是我认为影响确实会比较大,以后怎么演变要看情况,这取决于美国是不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也包括其他国家会不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对中国来讲影响尽管间接一些,但也有一个如何应对的问题,各级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监管当局如何去应对,如果应对得当,结果会不一样。
《当代金融家》:目前A股市场的走势,包括港股的走势与次级贷的危机有关系吗?
范勇宏:有关系,我觉得对港股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香港是联系汇率制度,跟美元挂钩,美国的经济对它的影响肯定是直接的。对大陆来讲是影响间接的,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直接的。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国,如果美国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巨大的影响,反过来会对中国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世界越来越联为一体,一个国家很难超然物外。
大幅调整今年投资收益预期
《当代金融家》:今年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形势比较复杂,市场变化也越来越快,有时局面显得比较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范勇宏:主要是控制风险,尽可能的控制风险,保持流动性。
《当代金融家》:这个复杂的局面给2008年的基金行业会带来什么样的预期,会不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华夏公司现在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来应对这种局面?
范勇宏:今年这种局面既是考验,同时我觉得也是很大的机遇。投资就是这样,就怕不涨不跌,无论是涨还是跌,都是机会,不涨不跌就没有机会了。比如说资本市场估值高了,跌到了一定程度就具备投资价值了,这就是机会。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迎接挑战,另一方面要抓住机遇。毕竟整体来讲中国的经济是不错的,尽管会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我相信中国的 GDP今后几年增长10%左右没有什么大问题。另外,人民币升值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2008年不会改变,这些基本因素应该能支持整个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去年由于涨幅多,所以需要一些合理的调整,等调整之后,我觉得还会有机会。
所以对我们来讲,重要的是如何加强管理,控制风险,提高管理大规模基金的能力,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努力。
《当代金融家》:对今年的投资收益有什么预期吗?
范勇宏:我们对 2008年总的看法是谨慎乐观。因为2008年的情况非常复杂,有好的一面,也有很多变数。不管投资者还是社会各界,应该大幅度地降低自己的投资收益预期,追求一个比较适当 的收益率,这是我们当初对 2008年的一个基本判断,现在看来我们的基本判断是正确的。至于市场在什么时候出现大的变化,对此我们是有分歧的,现在看来变化来得很快,刚过年没多长时间就开始了。总的来讲,对 2008年我们都很谨慎。
十年心得:做得好与做得坏谁也无法抹杀
《当代金融家》:华夏基金公司自1998年4月份成立以来,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见证了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全过程。十年来,您作为基金公司的高级管理者经历了很多风雨,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范勇宏:十年来最大的感受是,在这个行业,如果你做得好,谁也不能抹杀你取得的成绩,因为基金行业最公平;如果你做得不好,谁也无法救你,因为基金行业最透明,也最残酷,这是我十年体会较深的地方。另外的感受就是,基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能够被社会的各个方面认同、接受,给我们带来的快慰和成就感。
基金从原来人们对它不太熟悉,不太了解,到慢慢地接受,到最后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感觉不容易。当基金管理人能够为投资者赚钱,投资者那种高兴、那种满足,对你表达的感激之情,也深深地感动我们。我们感到能够为老百姓理财,能够为他们创造财富确实是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刚开始,老百姓对基金并不是很接受,后来越来越认同,特别是2006年到 2007年,巨大的财富效应对投资者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十年来影响老百姓生活的东西可能有很多,各个方面都有,但是对老百姓影响如此之广之深,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大,我觉得基金应该算一个。
不同于银行存款贷款、保险、信托等早已存在的金融产品,基金在1998年初产生的时候,在中国完全是个新生事物。在中国市场法制不太健全,诚信文化建设也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引进基金,到底行不行,大家持怀疑态度。另外,中国东方文化中理财观念比较淡薄,大家更多的是凭劳动所得,劳动创造收入。这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老百姓缺少资本;第二也没有理财工具,没有理财产品。基金出现后,有了理财工具,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也越来越多,自然产生了理财需求。现在老百姓理财的意识越来越强,十七大报告讲,创造条件让群众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过去是劳动所得,上一天班,赚一点钱,靠双手来赚取收益。现在可以用钱来生钱,十年来这方面变化确实是非常大。
《当代金融家》:十年前华夏基金公司与其它基金公司处于同一起跑线,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华夏基金成了基金行业的领跑者,规模达两千多亿,位列状元。对范总个人来说,这十年来从事基金行业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范勇宏:收获当然很多了。这十年自己确实是很幸运的,1998年初,在中国基金业开始筹建时就介入了这个行业,一干就是将近十年。华夏公司虽然不是成立最早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是第三家,但是到去年年底,我们管理的资产规模是中国基金公司中最大的。我们管理的公募基金,以官方统计是248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是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第二是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第三是嘉实基金管理公司。除了规模以外,我们公司管理的基金种类也是最全的,我们的业绩去年也是行业第一。我们的大盘基金,去年的回报率是226%,在整个行业当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所有股票型基金中排第二。除了规模和品种之外,我觉得基金最重要的还是业绩,你的业绩必须好,业绩不好没有意义。因为我们的规模和业绩都很好,所以我们在各种评选当中获奖很多。但同样是老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现在差距非常大。
基金行业是一个竞争性非常强的行业,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它不像银行、保险过去都是国家成立的,后来才分开。而基金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完全是市场化的,没有说哪个靠国家来扶持,大家完全平等。在中国金融行业当中,基金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开放度也是最高的一个行业。
仔细观察中国的基金业,59家基金管理公司,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它大致上分这么几个层次:一是规模在两千亿之上的,有三家;一千亿到两千亿的六家;再往下是五百亿的,还有几十个亿的,分化非常严重,前十家基本上占了近50%的份额。市场再怎么变化,大的公司没有什么生存问题,对小的基金管理公司(几十个亿,几个亿的)的影响就比较大。基金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其实就是发展品牌,就是做大做强,国际惯例也是这样。
《当代金融家》:你刚才说到,基金公司差异很大,是否可以归结为投资业绩上的差距?
范勇宏:不光是业绩,规模、品种,各个方面都是。因为在金融行业中,处于金融链条最高端的一个是投资银行,另一个是资产管理。这两块业务对人才的要求也最高。一个公司的好和不好都是各方面的,如果业绩好,规模肯定也会好;如果它的规模大,业绩肯定也错不到哪去,否则它很难一枝独秀。
我是导演优秀基金经理是“大腕”
《当代金融家》:现在基金经理比较多了,对基金经理的管理应该是基金公司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华夏基金对基金经理是怎么进行管理的,能不能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范勇宏:对基金经理管理要讲艺术。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剧组,我好比是导演,他们都是大牌的大腕,明星。没有本事当不上这个大腕,但是当上这个大腕之后,怎么管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大腕水平都比较高,脾气也比较大。他们每个人都很聪明,学历都非常高,都非常优秀,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对他们的管理既需要科学,还需要艺术。
《当代金融家》:能具体点吗,怎样算是艺术,怎样算是科学?
范勇宏: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们个人的聪明才智,要充分激发他们的激情、灵感,但是又要有规矩,同时还不能管死。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创新型的行业,很有个性的行业,不能管死,但又不能因为过度的放纵导致积累巨大的风险。因此,在风险控制方面,我们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在张扬个性方面,我们尽量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有张有弛,这是一门艺术。
《当代金融家》:我记得您刚开始是做券商的,在华夏证券。现在到基金公司也做了十年,而且做得很好,做证券跟做基金有什么不同吗?
范勇宏:我觉得有很大的不同。做证券压力没有那么大,因为只是做经纪业务,别人通过你进行买卖,你来收取管理费,亏了是投资者的,赚了也是投资者的,你仅仅是提供服务。基金管理公司是管理人,投资者把钱交给我们,全权由我们来操作,我们是真正的管理者,虽然亏了也是投资者的,赚了也是投资者的,但是操作权在我们,做得好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也是因为我们,都是我们的责任。
《当代金融家》:做得好,或者不好,对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管理层有硬约束吗?
范勇宏:有一定的约束。比如说基金经理的业绩首先要跟基准比,如按照国际惯例要跟指数比,比如上证指数今年跌了30%,你的投资组合只跌了5%,你就已经大大跑赢了指数。第二要比绝对值,你尽管战胜了指数,但是毕竟还是亏的,我们希望能有绝对 的收益,至少要比存款要高,要战胜通货膨胀吧。第三,更高的目标就是既战胜了指数,也确实取得了比存款还高的收益,但还有一个与基金经理同行比的问题。基金经理有好几百人,在同行当中,你处在什么位置,如果同行做到了200%的收益率,你才做到30%,那也不行,这就是差距。
《当代金融家》:如果基金经理做不到公司给他设定的目标,公司会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呢?
范勇宏:我们一般会看的时间长一些,大致上是两三年时间。因为做投资都是这样的,有一段时间做得好,另一段时间做得不好,都有可能。投资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希望用更长的时间来观察。另外我们会客观分析原因,是因为理念问题呢,还是因为主观不努力,或者是因为自身的水平问题。我们要把它量化、细分,如果说理念没有问题,做得不好,那就要努力。还有些项目,我们要用更长的时间来观察,会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指标来进行比较,科学、合理地做评价。
《当代金融家》:如果基金经理做得好的话,会有什么激励?范勇宏:激励是有的,我觉得现在对他们的激励还不够。
范勇宏关心的问题
《当代金融家》:基金业发展得很快,现在已经是三万多亿规模了,但是市场的变化也很快,对基金业的发展您认为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范勇宏:确实发展得非常快,同时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基金法应该尽快完善和修订。基金法实施了几年了,对基金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基金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资本市场和基金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金融业的全面改革、开放,基金法本身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严重束缚了基金行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尽快修订和完善。第二,怎样才能创造一种机制,使优秀的基金管理利益跟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保持一致,能创造一种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优秀的基金经理长期留在基金管理公司,使他们能够长期稳定地为基金投资者理财,这是目前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为公募基金跟私募基金相比,激励机制差距是比较大的。去年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离开了公募基金,去做自己的私募基金,为什么呢,因为私募基金有20%的效益提成,对他们来讲很有吸引力,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另外如何实行员工持股,进行股权激励,或者实行合伙制等等,我觉得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代金融家》:华夏基金现在规模已经发展到这么大了,今年和以后有什么发展目标?
范勇宏:应该讲华夏基金在公募基金领域是国内第一,是行业的领跑者。从今年开始,我们准备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这类机构业务。企业年金对于解决企业职工养老问题,对于建设中国和谐社会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我们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
妥善地解决企业年金问题,一方面能为企业的退休员工创造退休之后的良好生活,另一方面能够不断地把长期资金稳定地留在资本市场,企业年金不像公募基金,市场好,它就留下,市场不好,它就退回去。企业年金一直要等到相关人员60岁退休之后才能取走,这样就能源源不断地把资金充实到资本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要发展国际业务,过去十年主要是在做公募基金的国内业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发了QDII,已经投资在香港、美国、欧洲等市场,开始成为真正的海外投资者。金融机构要走向海外,大家喊了很多年,我们从去年十月份开始,真正开始进行全球投资了。
《当代金融家》:是不是业绩不算太理想?
范勇宏:业绩确实不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正好赶上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很大。客观讲,我们也没有想到影响这么深、这么久,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第二,因为是在海外投资,大家知道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民币正处在升值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去做海外投资,赚一块钱,就有一部分被人民币的升值抵消掉。目前,我们也在努力把这只基金做好。
我们的海外投资团队已经组建完毕,我们会按国际化的理念来进行海外投资,这是我们今后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要真正实现中国金融机构走向海外。我们的投资领域覆盖全球市场,投资在几十个国家,这对我们是一个大考验,我们需要对海外市场有一个非常好的了解,现在我们正在做这项工作。
《当代金融家》:QDII亏钱了对公司有压力吗?
范勇宏:作为管理人为投资者赚取收益,肯定是我们的使命。
因此,如果我们给投资者亏了钱肯定是有压力的,这是一。第二,投资需要时间,就跟当年国内的 A股基金一样,当时很多基金是低于面值的,但是如果是长期投资,比如华夏兴华基金从成立到现在十年了,它的投资回报率达到百分之一千一百。因此,长期投资是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较好回报的。第三,我相信管理层还是积极推动 QDII投资的,因为毕竟这么一跌,香港的市盈率就很低了,你想想,有的股票市盈率已经十倍左右了,还是具备了投资价值的,当然买不买要看人的胆量和魄力了。
《当代金融家》:合资基金公司对你们是来说是竞争对手吗?有没有竞争压力?
范勇宏:从合资公司这么多年的运作来看,我们没有发现他们什么特别强的地方,真正做大、做好的还是内资公司,我们更了解国内的情况。
投资哲学:“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当代金融家》:在投资哲学上,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在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决策方面,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范勇宏:老师肯定有很多,但崇拜的对象还真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们都学过经济学,学过投资理论。投资理论大部分是西方的东西,目前来说比较伟大的投资家,如巴菲特、比得-林奇、索罗斯等 等著名人物,都是在西方完全市场化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产生出来
的,而中国目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是新兴加转轨,
完全去模仿他们,照搬他们的东西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几年在中国做投资,海外的经理人做不过中国的经理人,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中国的基金管理人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更加了解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国的文化。当然,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理念、方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要有更多的创新,中西合璧吧。
《当代金融家》:我注意到范总还是财科所的导师,带学生吗?
范勇宏:对,我带学生。
《当代金融家》:如果要挑选学生,你会看中学生什么品质,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学生?
范勇宏:我喜欢他的悟性。我挑学生,第一他的学习能力必须特别强,我不在乎他过去学过什么专业;第二他的悟性要特别高;第三,他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绝对不能老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特别重要。
《当代金融家》:如果一个人刚刚成为你的学生,你给他推荐的 第一本书是什么?
范勇宏:第一本书我推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让他们读经济学,别的你先不用着急,就把经济学好好读透,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先不要去谈什么理念,什么哲学,先把基本功扎实地打好。
基金公司核心价值在团队
《当代金融家》:中信入主华夏基金公司以后,你还继续担任总经理,董事会最看中您哪点?
范勇宏:基金管理公司跟银行、保险机构完全不同,大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特别雄厚,它们靠的是国家信誉。大家知道,几家大银行上市,都要剥离不良资产,包括保险公司,都是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的。从这个角度讲,它的资本金十分重要,这是行业的特征。
资产管理行业则完全不一样,资本金很少,一个亿,某种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基金公司最大的资产是人,是团队。就拿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我们注册资本金1.38亿,我们管理的规模差不多三千亿,如果按照银行的巴塞尔协议,我们的注册资本金早就应该增加了。
在资产负债表中你看到的是表内资产状况,人的这些资产没有反映进去,如果把人反映进去,这个资产就很大了。在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而不是资本金,所以要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团队,离开了这个团队,这个公司就很难发展。这就好比一个律师事务所,当有一个大的案子要找它的时候,人们不会去问这个律师事务所注册资本金是十万块钱,还是一个亿,首先要问他有没有著名的大律师;五道口人民银行研究生院,大家不会问它注册资本金是多少钱,而是问大牌的导师有多少。资产管理行业中的人,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大学的教授,相当于律师事务所的大律师,无论是谁收购这样的公司,它收的不是表面的资产,应该主要是团队。
《当代金融家》:范总经常在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范勇宏:怎样能够为投资者获取稳定的长期回报,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怎样能够创造一种机制,一种手段,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的可持续的回报,而不要出现今年赚100%,明年亏100%的局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尽可能将产品设计得多元化一些,既有股票型的,又有债券型的;既有主动型的,也有被动型的。假设股票市场不好,我们的债券型基金可能会比较好。我们的债券基金去年的回报率是19%,以4.14%的存款利率而论,回报也是比较高的,将近五倍。产品多元化了,投资者在不同的产品之间能选择的余地就大。
《当代金融家》: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也许能增加一个避险的工具,如果股指期货推出来时大盘下跌,像华夏基金这样的大机构会利用它当作自己的避险工具吗?
范勇宏: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讲这个问题,对公募基金来说,因为基金契约的规定,参与股指期货的量会比较少;而对一些机构的专户理财业务来说,只要是客户委托我们做的,允许做的,能起到避险作用的,我们就做。毕竟现在只能做多,涨才能赚钱,跌就赚不了钱,不能够对冲。如果有股指期货就可以做到这种对冲,至少增加了投资的选择,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采访结束的时候,尽管仍是寒风凛冽,阳光却依然照在窗外。极少接受媒体独家专访的范总在谈到自己时非常谦虚,他一边送我们下楼一面跟记者说,什么时候资产管理规模上一万亿了,什么时候才愿意登上《当代金融家》杂志的封面。
我们期待着那天的早日到来。
成长中前行
专访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高良玉
KeepMoving,KeepGrowing:InterviewwithMr。GaoLiangyu,President,Southern Fund Management Co。Ltd。
本刊记者/柳瑛
1998年3月,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的规范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正式成立。
10年来,南方基金不仅资产管理规模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而且引领了基金业多项产品创新与业务创新,专业、稳健的投资风格赢得大量持有人的信赖。目前南方基金客户数量约800万户,资产管理规模约2500亿元。作为中国新基金业的元老级人物,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不仅身担掌舵公司的重任,更肩负行业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就管理基金公司的心得以及基金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高良玉与本刊分享了他多年来的思考与感悟。
基金业公信力提升
《当代金融家》:中国基金业近10年来,资产管理规模从最初的 40亿元发展到今天的超过3万亿元。您自行业成立之初就担任基金管理公司高管,您认为基金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推动力是什么?
高良玉:历经10年,中国的基金业无论是从发行品种、管理规模、管理能力还是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认知和热情来看,都已经今非昔比,全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从40亿元发展到超过3万亿元。
应该说中国基金业的繁荣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宏观来看,持续高速成长使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了比较优势,伴随着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人民币升值,A股市场展现了良好的长期投资价值;期间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表现为持续增长的庞大居民储蓄,形成了强大的理财需求;
从资本市场发展来看,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代表的市场化改革催生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转折性变化,证券市场投资价值逐步显现,基金投资业绩随之呈现出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投资者投资基金产品。这是一轮强大的理财需求不断释放的过程,它反过来也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从基金业自身发展来看,不仅实现了行业规模的扩大、基金产品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能力逐步提高与深化,公信力提高,成为大众值得信赖的理财专家。投资业绩是很有说服力的事实。自国内最早一批公募基金成立以后,基金业整体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投资业绩,体现出比一般投资者更为出众的投资能力。在不同统计期内,股票基金的平均回报均超越同期上证指数,从最长的 8年累计回报来看,可比的 12只股票基金都跑赢了同期指数。
《当代金融家》:基金持有人对此肯定也是感同身受。在您看来,基金管理公司为什么能够取得超于市场的业绩回报?
高良玉:在业绩普遍持续提高的背后,是中国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研究能力与投研体系的逐步发展和深化。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相关的历史来体会这种变化。2003年国内就开始流行“价值投资”,但实质上只是相对前期主导的技术分析投资、趋势投资的进步,做到了基于企业基本面分析的投资,更确切地说是基于简单 EPS增长的成长投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
2004年,整体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单边向上的趋势有所改变,这种基于简单 EPS增长的成长投资寻找投资标的越来越困难,对于增长企业支付的溢价越来越高,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在加大。于是,投资者开始关注公司公布的 EPS(PE市盈率)、公司预期的 EPS(PEG);再接下去则是关注公司质量与持续发展能力的投资(竞争优势、ROE、管理能力等)、公司价值的多样性(PB、资产质量、亏损公司的盈利恢复等)。你可以看到,与当初相比,现在的投资研究进步了多少。
《当代金融家》:您刚才提到基金业的公信力,对于投资人而言,优秀的业绩肯定是他们信赖的基础因素之一。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哪些制度性因素推动了基金业公信力的建设与提高?
高良玉:确实有很多重要的制度性因素起到很大作用,尽管这些因素不如业绩那样显而易见。
首先,基金业一开始就严格地按照成熟市场设计,借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度,你可以看到三权分立的制度在中国市场化环境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从基金法的颁布到基金业各项监管措施的出台,都把规范运作、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充分的信息披露给基金的运作管理带来强大压力,使得全行业有加强自律的动力。
在基金行业发展过程中,监管部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领导监督作用,特别是对基金的管理、销售以及交易、投资人员的行为进行了监督,提高了基金行业的公信力。
《当代金融家》:您如何评价今天基金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良玉: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我们认为基金业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前沿。
从数据来看,基金业1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封闭式基金为主发展为开放式基金为主,产品种类日渐丰富,由单一的股票型基金发展为多元化基金品种,并开始了海外投资理财产品的试点工作;基金资产总规模增长迅速,目前已超过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90%,基金持股市值已占A股流通市值近30%;市场参与主体由最初的 5家基金管理公司、2家托管银行发展到目前的 59家公司、12家托管银行、81家代销机构。基金已成为广大居民投资人参与社会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扣除重复计算的因素,估计约有25%的城镇居民家庭参与了基金投资,基金成为普通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
持有人是上帝
《当代金融家》:您有近10年的基金管理公司高管从业经历。在经营管理中,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伴随公司的成长与发展,您的关注点是否发生过变化?
高良玉: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历来将规范运作、风险防范置于资产管理工作的首位。这不仅表现在投资管理中,也涉及到营销等其他方方面面的业务。比如2007年,公司在严格控制股票型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基础上,稳步有序地进行规模扩张,在当年4月份以后停止了拆分、大比例分红等持续营销活动,在合理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南方基金所管理的全部公募基金的股票投资实现了129.1%的平均收益。另一方面,随着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也深刻意识到必须要与时俱进,甚至要具有前瞻性地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借鉴成熟市场的先进经验,形成制度、技术和人员全方位的有效保障体系。公司不断细化和完善内部治理流程,为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经过9年多熊牛交替的市场考验,南方基金的资产管理形成了2个显著风格:一是强大的综合资产管理能力和优良的整体业绩,南方基金管理的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和专户理财都表现出优良的业绩;二是基于制度保障下的持续业绩表现,南方基金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表现出“熊市稳健,牛市进取”的特点。
南方基金即将迎来10岁生日,此时我们越发深刻地意识到,持有人的信任是基金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我们每一年的成长来自于数百万客户的长期信赖与支持,持有人是南方基金的上帝。所以公司在2008年之初提出,把“一切为了客户,做受人敬重的理财专家”作为公司长期奋斗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持有人的利益开展。在持有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或股东利益存在冲突时,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我们考虑的原则,公平对待南方基金的每一个持有人。
《当代金融家》:对于业务发展,您最关注的哪些方面?
高良玉:从业务发展的角度,南方基金重点关注3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多样化。随着投资者数量的增多,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为了满足投资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公司要不断提供新的投资产品。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将不断出现;包括南方基金在内,中国基金业都需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包括专户理财、REITS、直接股权投资、QDII 等创新与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二是投资国际化,这其实也是产品多样化的一个部分。中国居民的收入已经大幅度提高,不仅居民储蓄存款超过了18万亿元,外币存款也超过了1万亿美元,投资人具备了相当强的投资能力。
随着A股市场估值的逐步提高,我们存在在国际资本市场寻找“价值洼地”的动力,为投资者获得较好投资的回报。在这方面,南方基金已经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推出了国内首只股票型QDII产品,迈出国内基金行业境外投资的一大步。
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促进市场理性繁荣。
投资者教育是维护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前几年基金公司实力普遍弱小,对投资者教育关注普遍不够。随着基金行业的逐步壮大,基金公司应主动承担起一部分投资者教育的责任,向投资者传达正确的投资理念,促进基金行业和证券市场的理性繁荣。
比如,应该结合日常的宣传、营销等活动,多向投资者宣传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正确的投资理念;通过主动的产品设计、产品推广,在不同的市场阶段推出不同风险程度的基金产品,将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判断通过自身的基金产品安排传导给基金投资者,
有效地引导投资者需求。
《当代金融家》:前两方面直接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张,但投资者教育需要成本投入,而且成果不会直接显现,如何把投资者教育真正落实呢?希望您能结合南方基金的业务具体谈一谈。
高良玉:首先从认识上必须明确,成熟的投资者是中国基金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投资者教育工作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任重道远。作为基金行业的最早参与者,南方基金始终坚持把投资者教育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通过主动的产品创新、产品推广、产品发行等安排,在不同的市场阶段有效地引导投资者需求,潜移默化地进行投资者教育活动。例如:
■2001年以后中国股票市场进入持续低迷期,南方基金先后于2002年推出了国内首只债券型基金“南方宝元”、2003年推出了国内首只债券型基金“南方避险增值(行情,净值,基金吧)”、2004年推出了国内首批货币型基金“南方现金增利(行情,净值,基金吧)”,产品的风险程度持续下降,反映了专业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理性判断;
■到 2005年中期,南方基金则推出了公司迄今为止产品风险程度最高的“南方高增长”股票型基金,为基金投资者提供在最佳时点进入、分享市场收益的机会;
■进入2007年四季度后,A股市场经历巨大涨幅、风险日益加大,而基金投资者投资理财需求不断高涨,此时南方基金推出了投资全球、分散风险的 QDII产品“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
在过去的工作中,南方基金为中国的投资者教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投资者投资意识、投资知识的缺乏是历史发展的长期结果,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投资者教育工作需要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以及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长期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担负起投资者教育的应有责任,与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业内其他公司一起,推动中国投资者教育的不断发展。
《当代金融家》:刚才您已经提到很多南方基金公司在业内创造的“第一”。创新与基金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金融创新很容易引发问题(比如次债危机),基金业的创新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
高良玉:创新推动着基金行业的发展。创新获得的经验,可以提供给行业分享。所以,创新公司需要担负起更多的行业使命和责任;同时,成功的创新也能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活力。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创新产品对投资者来说有个熟悉的过程。从目前中国基金行业的创新方向来看,主要是以引进成熟市场品种加以改造的形式在推行,也没有涉及衍生工具和其它市场,因此风险度不高,不至于产生类似次债的问题。
多元化国际化成熟化
《当代金融家》:您当前如何评价中国基金业的发展阶段?与国外基金业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国基金业有哪些异同?
高良玉:首先来看一下中国基金业的发展阶段。自1998年起步至今,中国基金业近10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2002年以前是第一阶段,各种不同的基金产品不断涌现,投资者对基金行业、基金产品的认知也刚刚起步,行业竞争主要在产品层面上;
2002至2005年是基金行业逐步扩张阶段。这时候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飞速增长,随着行业影响的扩大,基金这种金融产品也被更多的投资者所认可。由于产品的差异化不大,各基金公司的竞争逐渐转移到发行渠道;
2005年至今,股票型基金规模迅速膨胀,基金业步入终端市场竞争。但与此同时,基金产品创新度仍不足,同质化倾向明显,未能充分满足细分市场的理财需求;基金公司也尚未形成鲜明的风格;持有人队伍和构成也远未达到稳定的程度。
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历程和方向与国外基金业大致相同,但发展速度更为迅速,投资者群体对基金产品的认知和了解相对更少,因此对基金收益率的期望值也更高。美国共同基金在24年里,平均年收益率约15%左右,而中国投资者需意识到,国内股票型基金在2006、2007连续两年所呈现出的 3位数以上的增长率是不可能延续的。此外,投资者的构成也不同,在美国成熟市场,投资者通过养老和退休计划进入公募基金,如401K计划。国内基金产品是投资者的赢利性工具,国外共同基金产品更多体现的是理财的功能;从基金业自身的结构来看,相比美国成熟市场,国内基金业缺乏配套的产业链,主营业务范围狭窄,基金资产管理业务对社会的渗透力仍不足。
《当代金融家》:您认为中国基金业下一步的发展状况会是怎样的?与此相应,南方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高良玉:伴随着波澜壮阔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基金行业也面临新的选择-多元化、国际化、成熟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基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公募基金规模将越来越大,基金和股票已经替代储蓄,成为居民理财的首选。为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要,未来的基金产品将日趋多元化,随着基金可投资品种的宽泛,一些涉及到金融衍生品、结构性产品、固定收益产品、直接股权投资等涉足其它市场的产品将会不断出现,理财市场将会更加细分;养老金和专户理财市场将充满生机;中国基金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全球化投资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的基金业仍处于跑马圈地的竞争阶段,无论是规模、客户都还没有稳定,未来随着全面业务领域竞争的展开,基金公司的各类风格将会趋于明显,客户的品牌忠诚度随之提升。
南方基金将继续全面发展股票、债券、现金和衍生品的综合资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理财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水平,加快全球化步伐,加快引进海内外专业人才;不断丰富和完善多元化产品线,积极拓展各项业务,为持有人实现一站式终身理财规划服务。打造国内基金业最具价值的金融品牌,做受人敬重的理财专家。
金旭,法学硕士,15年证券从业经历。历任中国证监会处长,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宝盈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2007年5月,加盟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吹尽黄沙始见金
访国泰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金旭
Only After Washing of the Dirt Will Gold Glitter
本刊记者/刘立新
2008年,基金业迎来了十周年庆典,这个十周年,对于与中国基金业共同诞生的国泰基金来说,同样意义非凡。作为国内最早按照规范化要求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国内首批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国泰基金经历了中国基金业规范与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标志性的事件,可谓是基金十年的代表公司之一。难怪有人说,国泰基金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规范发展的开始。
谈起中国基金业,谈起国泰基金,作为国泰基金总经理的金旭,有太多感触。她曾在中国证监会有长达9年的监管经验,主导完成了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的试点工作。作为基金业少有的女将之一,她以其智慧、勇气,从基金行业的后台走到了市场第一线。与基金业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她对于基金业十年的感受愈加深刻和特殊。
规范化与国际化是主线
《当代金融家》:从1998年至今的十年间,中国基金行业经历了熊市与牛市,冰与火的洗礼,十年风雨,金总回想起来一定有诸多感慨。您能回顾一下中国基金业经历过哪些阶段及一些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金旭:十年间,亲身经历了基金业的沧海桑田,我非常愿意分享我这几年间对于基金业的一些思考。首先是感谢这个时代和行业,没有过去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行业的大发展,就不会有我们所有从业人员的今天。简单而言,个人认为可以把中国基金业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开始几年的行业培育期,其后的熊市洗礼期,以及最近的大发展期。
行业培育初期,印象最深的是首只开放式基金的试点工作。当时我还在监管部门工作,有幸亲身参与了首支开放式基金从准备到试点运行的全过程,现在翻开相关规章,还能记起其中的很多标点符号当时都是怎样一个一个争论出来的。有很多前瞻性的思考和规定至今仍然在发挥着作用,但是也留有一些制度性的遗憾,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尽快得到解决。
第二阶段到来得很快,熊市让曾经坐享封闭式基金利润的基金业进入“寒冬”。很多基金公司面临着开放式基金经营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放下架子,全员去做销售员,上到总经理,下到普通员工,从渠道、营销的基本工作做起。2003年开始的三年熊市对基金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它磨平了很多行业中的浮澡,让大家沉下心来,真正想清楚基金公司需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它使得基金业在产品设计、渠道、客服、业绩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同时也考验了行业的生存能力,更锻炼出了一批很好的公司。整个行业在垄断利润期的浮躁之气被一一褪去,这成为后来行业大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年的熊市之后,迎来了股改,这是基金业发展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当时大家都在质询价值投资怎么做,怀疑反对声音很多,但基金业却很坚定。同时,股改对基金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基金业通过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对稳定市场、确保股改成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金业自身也获益匪浅,分享了股改成功的丰硕成果,给基金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基金规模也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
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基金业更是以优异的经营业绩,凝聚了社会对基金产品的注意力,催发了公众和投资者一波又一波申购的热潮,给我国的基金业带来了少有的繁荣与辉煌。
《当代金融家》:从曾经的监管者身份到现在的市场一线参与者,您对中国基金业十年的发展是如何评价的?对于基金业未来,您是怎么看的?
金旭:回顾基金业的发展历程,规范化与国际化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宣告了老基金时代的结束,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诞生。在见证了基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整个基金行业最开始是由政府主导培育逐步向市场化、国际化不断地迈进。与其他行业相比,国际化的背景和政府的推动力对于基金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国基金业借鉴了境外立法的体系,先立法,后试点,比起其他行业讲,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
1999年,监管机构着手研究开放式基金试点,当时曾经备受市场和境外同行的质疑,如2001年中国推出开放式基金是不是太早,基金管理人有没有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等。后来的发展事实证明,很多风险都因为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实践的不断成熟等得到了有效解决。在进行开放式基金的产品设计、制度建设、组织架构时,从海外引进了大量成熟市场的技术与经验,迅速缩短了学习时间,并减少了大量成本,体现了后发优势。同时,在监察合规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机制方面也进行了充分学习。因为借鉴了国际的做法,对国际基金业的方式流程基本上全盘引进,执业标准非常严格,在倡导价值投资方面,基金公司也执行得比较彻底,因此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弯路。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基金业监管层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方面做的非常好,始终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进行投资者教育,成功地处理好了有效监管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看,基金行业从诞生起就比较健康。
总的来说,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可谓是顺势而为,虽然遇到了三年的熊市,但国内财富的快速增长,为基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际合作也为基金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有了前十年的铺垫,我坚信,未来的中国基金业将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最近,大量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开始用基金为自己理财,投资者教育越来越重要。我认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最好的投资者教育就是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投资者,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赚钱。
难掩问题差距
《当代金融家》:在基金规模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中国基金业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同发达国家的基金业相比有哪些差距?
金旭:十年来,基金公司专业和规范的投资管理使基金资产保持了较高的收益率,为基金投资人提供了较好的回报。基金净值年增长率超过30%,累计分红超过2000亿元,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目前基金投资的市场空间还不够大;很多业务开展都是一点点放开的,比如专户理财,企业年金等都是牌照式的经营,不利于基金规模的扩张;证券市场基础设施不牢,投资工具缺乏,交易手段和方式相对简单,不利于基金产品的创新;基金资产结构因诸多客观因素所限不尽合理,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较小且发展不稳定等等。
另外,基金管理公司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由于法律规定造成单一和雷同,产品与投资风格存在相当程度的同质化现象。还有人才储备方面的问题,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基金公司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导致人才的大范围流动,不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和投资业绩的稳定。由于证券市场和行业发展太快,积累不足导致的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
谈到与发达国家差距,数年前,我在与同业一起考察国外基金市场后,就写过一篇论文,论述中国基金业和高度发达的美国基金业的主要差距。中国基金业要达到美国同业的高度,不仅在产品创新、市场规模容量、从业范围、年金计划、税收优惠、上市公司治理等方面需要提高,同时中国市场投资者的成熟程度也和美国市场有很大差距。
《当代金融家》:现在外资跟国内合资的基金公司越来越多,在中国基金公司做强的过程中,国泰基金是怎么看待与外资的竞争与合作的?
金旭:我从来都认为,与境外同行合作,学习和借鉴全球成熟资本市场的先进管理经验是国泰基金必须做的事情。而合作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选择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像国泰这样以中资为主导的公司,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秀的伙伴合作,可以在不同的业务层面,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博采众长,反而给国泰基金提供了在选择境外合作伙伴时的自由和便捷。
国际业务合作将是国泰基金下一阶段大力推进的重点。随着QDII开闸,国内基金走出去是趋势,国泰基金公司未来也会加大国际业务上的力度。国泰基金公司将与国际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陆续展开合作,发展QDII业务、QFII投资咨询业务等。目前,国泰基金公司已经就养老金业务合作等事宜寻找到境外知名金融机构进行讨论,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目前来看,外资基金公司对国内基金公司尚不构成威胁,因为基金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不同基金公司可以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选择不同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和业务领域,与外资基金公司之间虽然有竞争,但不存在威胁,因为这个蛋糕太大了。这种竞争与是否是内资和外资应该没有关系。
稳健规范是第一位
《当代金融家》:作为最早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国泰基金走过了中国基金业的十年,公司在这十年间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金旭:国泰基金成长的十年,也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十年。
1998年4月国泰发起管理了业内第一批封闭式基金,1999年成为业内首批管理双基金的基金公司,2000年参与老基金改制扩募,2001年启动公司增资扩股计划,2002年发行旗下首只开放式基金,2004年经过激烈竞争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2004年发行旗下第一只保本基金,2005年发行旗下第一只货币基金,2006年首开封闭式基金修改分红条款的先河,2007年获得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如今,国泰基金因稳健规范运作和稳健投资管理的“双稳健”风格而著称,并成为业内七家拥有社保和企业年金资格的“双料”投资管理人之一。
经过十年发展,国泰基金经营理念的核心首先是稳健规范,每个出色的基金公司在行业内都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如果要归纳国泰基金的风格,那么“规范”两字肯定包括在内。作为业内管理基金历史最久、基金个数最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国泰基金在行业内保持着“零违规,低风险”的纪录,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我们也是始终坚持并践行的。
第二,国泰基金坚持长期回报的理念,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期的业绩增长,而是长期持续稳定,追求稳定可复制的投资业绩。第三,我们始终强调企业要具备社会责任感。
《当代金融家》:国泰近期工作重点是什么?未来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在哪些方面将会加大力度?
金旭:国泰基金公司虽然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需要看到的是,当初一起成长的基金同行都在发展壮大,有的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的地位。未来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目前,国泰基金必须把握好证券市场不断成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以及新股东入主三重历史机遇,力争塑造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
基于稳健的创新,基于和谐的进取是国泰基金一贯坚持的理念。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国泰基金将在产品类型、投资风格上进行积极开拓,并加大国际业务力度,坚信以创新带动需求,带动公司的纵深发展。目前,在股东和董事会的支持下,我们正在进行各方面业务和经营管理上的基础建设,已初步建立起有效的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长效激励制度,为保持和提高行业竞争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还要争取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流程的梳理和完善。
前面说过,国泰基金是目前成立最早的公司之一,也是近60家基金公司中7家可以从事全国社保基金管理和企业年金管理的综合性资产管理之一,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个难得的条件和机遇,在公司各项业务发展过程中打好基础,再做大,做精。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当代金融家》:您在多种场合和文章中都提到基金公司和基金行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为什么会有这方面的想法?国泰基金在这方面作了哪些工作呢?
金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想法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这是由基金公司和基金行业所从事业务的性质所决定 的。基金公司主要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资金来源很多来自于普通居民家庭。通俗地讲,基金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很大一部分家庭的理财管家,其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休戚相关。
其次,基金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金经理、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把社会资金配置到优质企业中去,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普通居民参与企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从这种角度上看,基金行业本身就肩负了重大的社会责任,当然这是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最后,“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目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基金公司自身业务赋予的社会使命对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巨大,另一方面基金公司有条件、有能力积极倡导和发扬主流社会价值观,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类相关主题的活动,比如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助学助教活动、特奥、残奥运动会、捐助活动、扶贫活动等,直接践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长期以来,国泰基金始终坚持并积极践行了“创建和谐社会”这一社会主流价值观。除了为广大机构和中小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我们始终在积极参与推行基金行业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促进广大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借国泰基金成立十周年之际,公司还推出了“红蜡烛助教计划”,参与主体除了国泰基金外,还将包含所有申购国泰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投资人。他们每申购一笔国泰旗下的开放式基金,国泰基金都将在公司资产中拿出0.1元,向沿黄河流域的贫困地区教师奉献爱心。在为投资者创造物质财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又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极大的精神财富,是国泰基金以及每位国泰基金员工的责任,也是我们分享企业成长,增添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
十年风雨路基金趋成熟
Fund Management Industry:Approaching Maturity after a Decade of Relentless Quest
文/马永谙
从1998年3月27日第一只规范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184688行情,股吧)成立至今,中国的共同基金业经历了出生的激情与冲动,也经历了近4年熊市的痛苦与迷茫,2007年,基金业以全年近8000亿的收入结束了辉煌的一年,至此中国共同基金业走过了10年风雨路程。
发展速度前无古人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同基金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32754.03亿元。共同基金业在不到 10年时间里发展成为重要的金融行业之一(见表1),同时也成为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9月30日,居民持有储蓄存款168973.00亿元,截至2007年6月30日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资产约占到基金净资产的 81.3%左右,以此计算,2007年9月30日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资产总额约在22381亿元以上,居民持有的股票资产目前统计数据不足,按照2007年3月31日的比例即居民持有股票资产约占沪深A股总市值的 22%来计算,截至2007年9月30日居民持有股票资产总值约70000亿元)。最重要的是,基金是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中增值速度最快的资产之一,从1998年开始到 2007年第三季度之间近10年间,共同基金为所有持有人赚了近1.5万亿元,从而成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最好途径之一。
基金资产和管理的股票资产分别占到股市总流通市值的 32.18%和27.26%,成为A股市场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成熟金融市场中的美国共同基金从发端到达到这个规模比例用了七十余年,而新兴市场中的韩国基金市场经历20 多年发展,到 2005年底基金资产也仅仅占到股市总规模的 29.4%。中国基金业的发展速度之快,无论是在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中都没有先例。
除了规模增加速度惊人之外,中国共同基金市场的成熟速度也相当迅速,在短短数年间即跨越了以封闭式基金为主要品种的起步阶段,2001年第一只开放式股票基金成立,2002年推出开放式债券基金,同年成立第一只指数型基金,2003年底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此后保本基金、ETF、生命周期基金等也相继登场,基金市场的创新速度和能力均非常可观。随着2006年底第一只投资海外证券市场的基金产品华安国际配置的成立,更多 QDII产品相继推出,中国共同基金的投资市场范围日趋扩大,正在从A股市场走向全球。表2是截至2007年3月31日各类基金的份额和净资产规模。
三大问题需要解决高速发展之下基金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问题一,基金内部发展不均衡。虽然国内基金品种的完善程度在迅速提高,但各类品种发展非常不均衡。截至2007年9月39日,基金持有的股票资产占到基金总资产的 84.7%,相比较而言,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这个比例均在50%左右。股票方面,基金“一基独大”,为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一方面它导致投资者的选择面变窄,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只能选择风险水平相似的基金,持有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基金申购赎回频繁,规模变化剧烈,稳定运作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股票基金在目前的牛市氛围下并没有显示出其高风险特征,但在市场调整甚至是进入熊市阶段其获利水平迅速降低一般都会遭遇大量赎回,这一方面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也使得基金行业发展大起大落,人才、资源流入流出不具备长久性,不利于基金行业的长久健康运行。
问题二,目前基金投资策略单一,基金品种之间相似性高。虽然中国共同基金行业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但由于证券市场政策和环境所限,同类基金的投资策略高度相似,同时期持仓品种也高度相似。A股市场整体而言还是一个优秀投资品种尤其是优秀的成长性品种缺乏的市场,同时由于长期机构投资资金的缺乏(根据我们的跟踪统计,国内直接和间接进入股市的养老和保险等长期投资资金占流通市值的比例约9.4%,美国市场为47.6%),市场投机气氛浓厚,这使得基金在投资方面扎堆严重,追概念、追主题式的投资也较为普遍。按照LSV模型对基金投资中“羊群行为”进行的测度表明,三类股票方向基金(股票基金-股票型,混合基金-偏股型和混合基金-平衡型)的测度值均要显著高于美国和欧洲市场。基金投资策略和投资品种高度相似带来的后果是基金行业中存在同涨同跌的现象。这使得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先要判断入市时机,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的选择倒在其次。这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行业生态,对行业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问题三,投资者教育力度不够,基金投资者还不成熟。基金投资者中很多是由于自己做股票做不过基金所以转而投基金的,对于基金与股票之间的差别并不了解。简言之,他们是把基金当作股票来投资的,因此短期行为明显。波段操作等股票投资手法也进入了基金投资领域,这使得很多基金陷入了业绩做得越好赎回越猛烈的怪圈。投资者行为的变异与基金行业普遍不重视投资者教育有关。部分基金从业机构甚至利用投资者的误解来获利。如为了迎合投资者喜欢低净值基金而害怕高净值基金的心理,基金公司推出了分拆、大比例分红等持续营销手段。短期来看,上述行为促进了基金销售,繁荣了基金行业,但从长远来看,它利用并强化了投资者对高净值的恐惧和担忧,既误导了投资者也严重地影响到基金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高速发展与大量问题的出现成为现阶段中国共同基金行业同时具备的两个特征。目前来看,只有进一步的发展才能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很多问题的解决也已经有了好的开端。
首先,投资者教育的力度正在加大。2007年2月份证监会下发《关于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从管理费用中提取充足的费用作为投资者教育专项资金,把投资者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做,要求基金公司做到帮助投资者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基金投资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损失本金;帮助投资者了解自己,注意分散投资,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要求基金经理提醒投资者,投资基金不同于炒股,应长期持有,理性投资,避免频繁地短线炒作。
其次,监管机构在合理控制不同基金品种的发行比例的同时,鼓励基金公司创新。积极推动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即是一例。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在解决既有封闭式基金存在的高折价、低流动性、管理人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的弊端的同时,保留了封闭式基金规模稳定、适合长期投资的优点。它的推出对于稳定基金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促使基金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有重要作用。
最后,在目前行业整体欣欣向荣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加强了人才、信息系统等软硬件基础的建设,为基金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业务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内基金行业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在业务系统的建设上起点就比较高,但之前的信息系统集中在业务处理与支持系统方面,基本上都建立起了自动、可靠、完善的登记过户系统、资金清算系统、投资交易系统、估值系统、行情接受系统、委托报盘系统等。上述系统为基金公司业务高效准确运行提供了条件。但是,业务支持系统仅仅是将流程工作自动化,对于基金业务创新并无裨益,而直接介入并提升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如创新能力、客户开发维护能力等的系统并不多见。但在本轮牛市行情中,基金公司普遍借助有利时机开始了投资、企业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业务辅助与决策辅助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风险控制系统、营销系统、投研管理系统、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开始全面介入基金公司核心业务中。这些系统在保证了基金公司业务更规范、管理更精确的同时,也为基金公司的业务创新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基金公司可以开发出更符合客户需求、更贴近市场、更安全和更有价值的基金产品。
中国基金业的高速发展依托着一个伟大的时代,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既催生了高度繁荣的金融业,也为基金业的产生和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条件。个人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为基金业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充分条件。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基金业既经历着高速发展的快乐也经历着成长的烦恼。我们相信,解决烦恼的过程必将是健康成长迅速壮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将最终造就伟大的中国基金业。
(本文作者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基金分析师)
牛市周期下的美欧共同基金
U。S。and European Mutual Funds in a Bull Market
文/卞晓宁
全球鸟瞰
经过连续3年的增长,全球投资基金业资产总量已逾21万亿美元。从目前全球基金投资产品结构看,股票投资占43%,固定收益类产品占30%,货币市场产品占11%,对冲基金占7%。有机构预测称,未来3年对冲基金所占的比例将上升至10%,货币市场产品则降至8%,其余的变化不大。
截至第三季末,股市基金在全球投资基金资产中所占比重为47%,高于上年同期的 44%,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比重均为18%,平衡基金在所有资产中的比重为10%。
2007年上半年对冲基金平均收益率为7.77%,高于同期的标普500指数的 6%,但低于MSCI 的 8.01%。
截至2006年底,美国对冲基金资产总额为10.4万亿美元,占全世界共同基金资产总额 21.8万亿美元的 48%,是世界最大的共同基金市场(图1)。
美国基金市场纵览
1。美国基金市场概况
截至2007年8月,美国基金数量达到 15838只。各类基金只数为共同基金8729只、封闭式基金656只、ETFS546只、UITS5907只。美国基金总规模为12.378万亿美元,各类基金规模为共同基金11.49 6万亿、封闭式基金0.325万亿、ETFs0.507万亿、UITs0.05万亿(图2)。
2。美国共同基金
截至2006年年底,美国股票型基金占共同基金总规模的57%,这个比例除2002年由于股票市场的下跌下滑到 42%以外,自199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50%-60%的范围里。在2006年,主要投资于国内市场的股票型基金占共同基金资产规模的 44%,国际市场股票型基金占13%,货币市场基金占23%,债权型基金占14%以及混合型基金占6%。有大约500个美国基金发起人管理这些基金。由于竞争激烈,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公司或是集团公司主宰这个市场。
1985年,规模最大的前25家基金公司管理着整个市场78%的资产,而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下降到 71%。另外,1985年到2006年,最大的 5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占整个市场的比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1980年代中期以来,很多公司在基金这个行业进进出出。1985年的最大的 25家基金公司,在2006年仅有14家保持在最大的 25家公司之列(表1)。
共同基金的规模在2006年有了一个显著的扩大,净流入资金4740亿美元,远远超过之前四年的资金流入规模,仅次于2001年的历史最高值,其中主要投资于海外的国际配置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构成新增基金的绝大部分。这得益于海外资本市场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新兴资本市场的表现比美国资本市场更具吸引力,由此刺激了美国海外基金的迅速发展。
此外,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美国联邦储备局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产能膨胀,2006年底美国短期利率稳步上升,增加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吸引力。同期,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这些长期投资基金净现金流入为1,920亿美元,相对于去年有轻微下降,但仍保持着近些年较强的增长势头(图3)。
股票型基金:2006年,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了1600亿美元,增长幅度高于2005年。其中由于美国股票市场收益有限,国内股票基金扩张规模显著放缓,由2005年的增长310亿下降到 2006年增长110亿美元。2004年以来,美国投资者大幅度对国内股票基金的投入大幅减少,将目光转移投资到海外市场基金,这与美国股市表现不佳不无关系。2005、2006两年间,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仅有12%~21%,而同期,全球股票平均回报率(除美国以外)为45%,新兴市场的平均收益达更是达到了77%。因此,2006年美国海外市场股票基金规模惊人地扩大了1480亿美元,比2005年高出430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新高。
债券和混合基金:2006年,债券基金新增投资610亿美元,是2005年增量的近两倍。美国的利率变动在债券型基金的需求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短期和长期利率的变动显著影响着债券型基金的收益,从而影响中小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对于债券型基金的需求。
2006年投资者对混合基金的热情衰退明显,资金流入金额仅为70亿美元,较2005年有所放缓。
FOF:在过去的十年间,混合型FOF基金增长迅速,2006年底,混合型FOF达到了604只,吸收资金471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 的 FOF以生命周期和生活方式为投资主题,以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基金以控制风险为前提,将资产维持在一个预先设定的风险水平。以普及由于这种基金主要投资于市场上现有的基金和基金组合,间接地支持了混合基金的发展(表2)。
货币市场基金:2006年美国短期利率上升,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上升速度高于同期银行存款上升速度,促使货币市场基金的净现金流出现2001年以来的首次转暖。面向个体投资者的零售式货币市场基金实现净现金流入20亿美元(图4)。商业机构、养老基金、市政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对货币市场基金新增投资610亿美元(图5),短期利率的提升诱使资金从商业机构活期存款帐户流向货币市场基金。2006年底,美国商业机构持有的短期资产中有19%投向了货币市场基金(图6)。
欧洲基金市场
整体上,欧洲投资基金业没有美国发达,基金业总体资产规模、单个基金的平均资产规模以及资本市场的重要程度都逊于美国,但最近十几年来,欧洲投资基金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欧洲基金业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收新增资金最多的地区。由于具备分散风险以及保护投资者等优势,UCITS已经成为欧洲家庭投资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优先考虑工具之一。
市场规模
2006年欧洲投资基金规模扩张加快,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75740亿欧元的历史新高,比2005年增长14.9%。其中UCITS增长了15.1%,总资产规模达到了59740亿欧元。UCITS资产规模的增长8%来源于新资金的流入,7%来源于原有资产的增值。
2006年UCITS全年吸收资金3570亿欧元资金,比2005年3780亿欧元有所下降。其中1350亿欧元流入股票型基金,1020亿欧元流入平衡型基金。而随着利息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入到分散风险效果很好的货币市场基金的资金规模也是惊人的。相比之下,由于投资者对债券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流入债券市场基金的资金萎缩到了60亿欧元。
2006年,欧洲基金和资产管理委员会(EFAMA)的统计显示,以卢森堡为发起地进行跨境销售的基金市场份额这几年不断增长,达到了2410亿欧元,加上爱尔兰注册基金资产规模增加的850亿欧元,在欧洲以外销售的跨国基金贡献了资产增长的 72%。这反映出UCITDS在全球成功地发展以及亚洲基金业的蓬勃发展。
2006年资金净流入排在第二位的法国净流入资金1060亿欧元,排在后面的国家依次为爱尔兰、英国、芬兰、瑞士和瑞典。
在过去十年中,欧洲投资基金创造了比整个资本市场更高的增长速度,从1995年至2004年,欧洲银行储蓄年均增幅只有15%,欧洲资本市场年均增幅为23%,而共同基金年均增幅达到 27%。
1995年至2004年,欧洲投资基金的资产总额翻了4倍。欧洲基金业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收新增资金最多的地区。由于具备分散风险以及保护投资者等优势,UCITS已经成为欧洲家庭投资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优先考虑工具之一。
在欧洲,将近50%的基金资产集中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不过近些年来,中欧、斯堪的纳维亚和土耳其已经成为欧洲基金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为欧洲基金管理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欧洲基金和资产管理委员会(EFAMA)的统计显示,以卢森堡为发起地进行跨境销售的基金市场份额这几年不断增长,反映了基金跨国销售在欧洲的成功,同时也预示了像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和瑞士这些邻邦国家发展跨境基金的良好前景。
制度建设
市场发展的迅速显示出基金发展的良好前景,但在相关规章制度方面欧洲基金业还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欧洲各国基金规章制度仍是自成体系,这种不统一的基金规范体系将会对欧洲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碍。针对这个问题,欧洲基金和资产管理委员会从提升效率和发挥市场规模效应入手,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加强欧洲投资基金之间的竞争程度,并降低它们之间的交易成本。目前,有两条措施已经成为欧洲基金和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议程,一是简化UCITS跨境销售的报告程序,此外,重新设计目前过于单一的招募说明书,使之真正成为满足零售过程中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市场工具也成为主要议程之一。
在促使投资基金介入储蓄类产品市场、改革欧洲退休金法律框架从而允许资产管理人能够更加直接地和节约成本地满足创新类退休金产品的需求方面,欧洲基金与资产管理委员会也提上了议程。
(作者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基金研究员)
创造恒久价值
一个基金经理人的求索
To Create Enduring Value
--Quest of a Fund Manager
文/Brian Murdock
追溯基金管理人职业的根基所在,我们可以从中获取贯穿终身的视野,帮助我们思索我们所从事的行业,而正是从这一行业中我们获取了诸多愉悦与满足。
至少我个人的体验是如此。刚出道时我做投资组合经理,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打理钱财。在工作中,我同客户建立了关系,并发现,我的术业专攻与客户对成功储蓄及投资的需求之间密切相关。我意识到,我工作的意义在于帮助客户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为了实现这些梦想,客户通常要付出常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同客户的关系与关联是这份工作让我最为满意之所在。
这份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浸淫日久,我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情感与心智上的快慰。自此以后,我始终将投资管理置于自己事业选择的核心,并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使命作为我每一项业务决策的试金石。我们辛勤地付出帮助客户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准备,或是帮助他们供子女上大学,或是帮助他们积蓄钱财以购置房产……总之,帮助客户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这梦想是什么。对我来说,从中获取的愉悦依然历久弥新。而客户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相当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一件妙不可言的事物:共同基金。便捷、可靠、透明,共同基金虽简约,但威力强大,可以让成百上千万经济境况千差万别的陌生人汇聚一堂,像单一机构投资者一样行动,实现投资多元化,并享有一流的投资管理服务。
正是出于对这一行业的认识,在我准备本文的主旨时,一个概念很快在我脑海中涌现出来。这就是“恒久价值”。
在我们的生命中,并没有太多东西可以自夸具有恒久价值。能够持续不断地造福他人是桩了不起的成就。但尽管我们有理由为本行业所取得的成功深感自豪,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应沾沾自喜。恒久价值不是一个静态术语,也不是终极结果。价值要恒久流传,必然需要耕耘、滋养、提升。
当前,传统退休储蓄产品日薄西山,固定缴费式(defined contribution)养老金计划日益兴起,填补空白,特别是2006年国会通过《养老金保护法》(Pension Protection Act)后,美国正由一个全民储蓄的国家向一个全民投资的国家不断演进,我们当下即身处这一重大历史转折之中。但随着美国公众正日益转变为投资者,基金行业需要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信息,并必须为他们提供可资信赖的产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我们的产品,互惠的概念,乃至整个基金行业从未像现在这样对国家与民众的福祉生死攸关。这一历史转变可能是一个商业机遇,但也是我们业内同仁的责无旁贷的道义责任,是我们向投资者大众承诺的诚信义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的子女均仰赖基金行业推出产品与解决方案,让人们退休后的金色岁月真正“夕阳无限好”。这一责任落在我们的肩上,业内每位同仁均需磨砻砥砺,因为共同基金虽然能够提供财务成功的前景,但却并无保证。收窄前景与保证之间的鸿沟需要能力、技术专长、自律与耐心。这样的工作最好交给专业人士来打理,而我也深信,我们的业内同仁足担此重任。
在很多方面,我们基金行业处在十字街头,有太多事项有待发掘。举例说来,我们有义务以一种投资者能够理解的方式披露信息,这样,投资者就无需打电话给经纪人垂询诸如“12b1收费是什么”或“什么是F股”之类的问题,自己即可理会。而既然要,也必须要提供更为清晰、更为即时、更为便捷的信息披露,我们需要判断哪些信息对投资者最有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因特网的强大威力将这些信息送达尽可能多的投资者。为此,我们也需要监管当局的建议与认同。同时,共同基金投资策略也在不断成长、演进。有些业内同仁在开发新的产品,可以让投资组合经理应用过去只由在对冲基金中才有的策略。例如,现在开始兴起的 130/30基金(可以理解为一种多空仓股票基金,130/30指130%的多头组合和30%的空头组合),使用多空仓或市场中性策略。这类产品正方兴未艾,其影响颇为深远。
但产品创新决不仅限于对冲手段。我们有固定、可变、指数类年金产品,有基金的基金,有单独管理帐户,当然,目标日期类产品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让整个行业的竞争态势更为火爆。
众所周知,共同基金已有100 多年历史。美国第一只现代意义上的共同基金是成立于1924年的马萨诸塞投资者信托(Massachusetts InvestorsTrust)。这只基金在运营1年后,统共累积了200名投资者,
39.2万美元资产。如果这只基金的创始人泉下有知,看到今天任何一只中等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恐怕真地要“当惊世界殊”了。基金行业之所以能历久常新,很大程度上源于不断创新进取,让我们始终走在不断变换的投资者需求与期望之前。
我坚信,基金行业及其恒久价值必将持续成长、繁荣。
(本文作者为纽约人寿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责任编辑:柯芸)
2008年03月10日15:29 来源: 当代金融家
“对话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范勇宏”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264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