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新近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居民银行储蓄已超过20万亿元,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城镇职工工资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3%。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对6919名公众的一项调查显示,81.8%的人把不花钱的原因,归结为基本养老保险力度不够;76.0%的人认为,新医保未明确,老百姓仍然担心看不起病。(11月4日 《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启动和扩大内需是国内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然而,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伴随着居民储蓄的持续增长,消费率(社会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以及消费贡献率(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走低。毋庸置疑的现实是,虽然人们的手中比过去更加有钱,但却日渐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此次调查无疑再次为此提供了数据。
记得在2005年,一家刊物曾以“中国欲望榜”为题做过一次网络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更多的钱”,其后才是“环游全世界”、“开名车”、“住别墅”等等。向往“更多的钱”,不等于想花“更多的钱”,而是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恐惧迫使人们企图以“更多的钱”规避风险。制约消费需求的原因有三种: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导致的购买力低下;应对未来消费需求导致的购买力暂时不足;公共品供给不足造成的购买力结构性失衡。其中,反映在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福利保障体系落后,无疑是导致“有钱不敢花”的重要原因所在。
笔者至今依然记得,十几年前花一万多元买台大彩电,在亲朋好友中并不十分少见,那时候的一万多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万元吧,而现在愿意花三万元买台彩电的家庭又有多少呢?与现在不同的是,十几年前住房、医疗、上学对普通家庭而言谈不上是很沉重的负担,故人们较少为未来担忧,乃至于一些家庭几乎就没有储蓄。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经常流连于高档购物场所的人,除了一部分是高收入者外,另有不少是机关事业等“铁饭碗单位”的人员,正是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使得没有后顾之忧的他们更敢花钱。
只有当制度具有明确性与稳定性的时候,人们才容易做出较长期的预期。有待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正是制约消费的一块“短板”——很多人纷纷“不敢花钱”,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使他们作出长远的预期,因此只能通过增加个人储蓄来积攒应对风险的“安全感”。高福利国家的居民能够轻松惬意地生活,正是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了“兜底”。实际上,社会保障并不总是经济繁荣的产物,与此相反,往往是在危机中诞生,并且成为克服危机的制度保障。西方社会中的福利国家制度,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在一次次经济危机中开始建立并且不断得以完善,这对于我们或许不无参考。
目前,美国金融风暴正横扫全球,国内经济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对经济的更多拉动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起降息之类的货币政策,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容易增强民众的消费信心,从而释放社会消费能力,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动荡所带来的阴霾。新一轮危机面前,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其覆盖范围,亟待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社会保障不足是刺激消费的“短板””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136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