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网社保新闻政策法规社保查询维权案例社保观点社保知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指南社保问答社保计算器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保新闻 >

郑秉文:借社保立法解制度困局

 字体时间:2015-01-17来源: 中国社保网编辑:社保网-夏宇
【导读】:郑秉文:借社保立法解制度困局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还处于未定型、未定性、未定局的阶段,这是立法的难处。应借此次立法,推进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从2006年初,《社会保险法(草案)》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次公开征求专家意见,到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草案征求意见,大约经历了三年时间。三年来,草案经历了三个不同机构的“洗礼”,即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人大法工委。三年来,草案内容可以说是越“洗”越少,其结果令人失望。

      三年的立法,凝聚了几百人和十几个部门的心血;三年的立法,也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博弈和进退两难的尴尬。

      制定《社会保险法》的依据是《宪法》和《劳动法》。作为这一领域的“基本大法”,它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相当的可操作性,这既是立法者的初衷,更是国际惯例。美国的《社会保险法案》经过数次修订,2009年1月1日通过的最新版本,共有21章和一个附则,每章都有十几条,每条又包括十几款,几乎每款都有很多目,是一个复杂庞大却又操作性很强的“无微不至”的法律体系。

      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只有12章91条,全文不足9000字。更为重要的是授权条款太多,明文授权国务院的条款多达九项,许多重要内容仍没有定论。之所以如此,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部门之间的博弈难以定局,制度漏洞难以弥补,是重要的深层原因。

——借立法机会,理清部门之争

      此次草案的讨论过程,充满了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九项授权性条款中,五项是由于最终难以确定,只能“授权”国务院。“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和征收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一条就是一个典型。

      三年里三个阶段的起草过程中,征缴机构的确定经历了此消彼长的“蛇形决策过程”:社会保险部门征缴→税务部门征缴→国务院决定;在此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立场的交锋,最终还是将征缴机构的确定推给了国务院。早在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第259号令《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里,允许两个部门同时征缴,由地方省级人民政府自行决定的规定,本来就是个折中的办法,一个妥协的结果。

      十年来,“双重征缴”制度带来了诸多混乱。十年后的今天,制定《社会保险法》应是解决这些久拖不决问题的大好机会。政府理应努力协调各方关系,听取专家和社会意见,抓住这次立法的机会,厘清长期以来部门之间责任和利益的边界,让《社会保险法》真正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立法难,缘于社会保险制度框架未定型

      美国1935年通过的第一稿《社会保险法案》,经过了一年半的详细论证。用现在的眼光看,细节处固然还有瑕疵,但是,在理念和整体设计上还是比较完整的,奠定了随后70多年美国社会保险制度框架的基础,其融资方式和给付公式都较为符合实际。截至2007年底,美国养老、遗属及残疾保险基金总资产为22385亿美元。美国2001年制定的统账结合部分积累制的改革报告,由16名专家(共和党和民主党各八名)经过七个月的封闭讨论,形成一个经过严密测算的长达256页的一揽子改革方案。虽然由于在野党的激烈反对未能呈交国会,最后流产,但这个一揽子改革方案说明,社会保险制度涉及国民的根本利益,从职业生涯缴费到退休受益,贯穿一生的绝大部分时光。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制定的方法应该是集中力量,做各种科学的测算与论证,而不是想当然。制度设计也应长远规划,有统一的理念支撑,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

      但是,中国自1997年正式确立社会保险制度开始,五年之后的2002年,便开始出现农民工退保现象,一直到今天,有增无减;八年之后的2005年,便开始不得不强行予以行政干预,连年上调养老金待遇至今,否则,便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差距越来越大。1997年确定的个人账户比例为11%、逐渐做实8%的制度结构,到2005年,个人账户缩小至8%,2006年又将做实比例下调到3%或5%(各试点地区不一样)。当试点扩大到11个省份之后,就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试也不是,不试也不是。试点做实账户的800亿元人民币,承受着通胀可能带来的贬值风险,决策者却束手无策。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部署,亦没有具体实施步骤和进度表。早在2007年2月就首次向专家征求意见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至今也已拖了整整两年,难以出手。
从以上对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某些方面的简单描述,可以看出制度被频繁变更,没有完整和成型的体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社会保险法(草案)》中有那么多地方难以落笔,原因就是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存在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和制约,单独解决一个问题仍于事无补。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断打“补丁”。

      由于制度的零碎,没有完整的理念,导致相关的细节无法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参保人和参保单位的费率水平、个人待遇权益的明确预期、社会保险关系转续等方面都无法明确规定。而公务员参保办法、农村居民养老方案、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体制、实现省级统筹的时间和步骤,这些大的方面也都无法确定。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还处于未定型、未定性、未定局的阶段,一切都在“摸黑”的不确定状态中,这是立法的难处。但同时,这次立法也是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机遇。应借立法机会,从制度结构上重新审视、完善和扬弃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克服畏难情绪,知难而上,确定中国的福利理念,提出框架性的、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否则,《社会保险法》很可能徒有其表,即使出台,也会被束之高阁,无法发挥作用。

——出路在于“混合型”统账结合

      导致社会保险制度困境的重要原因,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简单相加”的统账结合制度。这一制度最初是为国企改革设计,适合企业的特征,当将其扩大到全社会时,问题就产生了。由于参保激励不足,导致费基不实和逃费现象十分普遍,以致费率不得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又造成门槛太高,覆盖面难以扩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统筹层次相对较低却难以提高,是导致众多矛盾的根源。参保人难以自由流动,导致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分割;流动人口难以入保,农民工社会保险成为难题;基金管理分散,投资政策难以统一制定等。

      这些都是因为在中国二元结构僵化、财政“分灶吃饭”和户籍制度约束的条件下,统筹部分难以流动造成的。而强制提高统筹层次,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导致保险费收缴困难。

      基于名义账户理论设计的“混合型”统账结合制度,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名义账户制是将社保账户变成一个银行账户,将个人缴纳与企业配比的保险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不设统筹部分。但是,其运作也与银行相似,银行只需在储户提款时供款即可,至于贷款部分,则与储户无关。也就是说,只需保证参保者退休后能按时足额拿到养老金即可。
      这种制度在名义上形成的是完全积累制,参保者随时可以查看个人账户,人走到哪里都是同一账户,可一步实现全国统筹。由于制度透明度高,不受户籍限制,公务员与城乡居民都平等参保,很多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而且,账户资产可由中央统一集中代管和投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还可以大幅降低费率。
但是,与完全积累制不同的是,参保人退休时,仍然发放终生退休金,相当于目前统筹基金的功能和效果。并且,取消15年最低缴费年限,多缴多得,利益挂钩,一直发放到受益人死亡。

      当然,我们不必照搬发达国家的名义账户制,但在中国经济亟待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在国内消费始终无法提振的情况下,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实应提上议事日程,而且,应该放弃碎片化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采取统一渐进的模式,在确定统一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法》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契机,抓住这一机会,对下一步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

“郑秉文:借社保立法解制度困局”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084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已帮助

最新刊登

1

赞助商链接

猜你喜欢

今日热点

【以案说法】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点击排行榜

  • 新闻
  • 观点
  • 政策
  • 案例
  • 知识
  • 办理
  1. 2016事业单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关政策规定
  2.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览表
  3. 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93万人次
  4. 社保怎么补交?农村户口的要怎么补交社保费?
  5. 2017年已经到来:社保卡等新规你必须知道
  6. 内蒙古社保卡进度查询
  7. 2016公务员最新级别工资一览表
  8. 个人可以补缴社保吗?个人补缴社保流程
  9. 社保断了需要补交吗?中断之后如何补缴?
  10. 201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