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生活保障
“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这几年,每逢春节,老百姓都喜欢把这首歌挂在嘴边。对于江苏300多万困难群体来说,这5年,高兴的事还真挺多。采访中不断接触的新词汇也证明了这一点:自然增长、物价补贴、发红包、普惠式救助……
这5年是人民获得实惠最多的5年,其中也包括那些生活最困难的人群。政府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视为重大责任,低保、五保、养老、医疗救助……这些重大项目背后的“民生温度”触手可及,温暖人心。
农民受益
以前,有人曾形象地将政府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称为“城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因为当时很多就业、保障政策都是针对城镇居民的,很多指标、政策都明确标有“城镇”二字。由于身份原因,农民进城就业不能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享受不到城镇职工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变成了“企业养老保险”,农民只要在企业上班就可以和城里人一样缴养老、医疗保险;“就业困难人员”前面的“城镇”二字去掉了,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找到工作;没工作的农民还可以参加新农保、新农合……农民,正成为民生改善的最大受益群体。
【出处:新华日报】
“江苏民生改善之最低生活保障”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611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自从2015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来,“医养结合”甚至“医养融合”的话题日趋升温。在2016年两会上,这个话题也成为...[查看全文]
本报讯 近日,网络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据此,《人民日报》邀请其各驻外记者调查部分国家的社保支出与国民享受社保待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世界173...[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