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保好,居保好。过去养儿为防老,如今养老靠新农保!”4月5日,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璧山璧泉镇鹰嘴村81岁老大爷欧光仁,在村支书手中接过印有自己名字的养老金存折,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
和欧光仁一样,纳入第三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80多万农村老人,也都于近期领到存折。他们将在4月20日,也就是今日,领到此生第一笔“退休金”。
至此,全市领到养老金的农村老人总数已近340万,基本实现老人应保尽保,走在了全国前列。
“有自己的钱,感觉就是不一样”
相较于欧光仁老人的兴奋迫切,家住北碚静观镇集真村二社的黄瑭老人早已将养老保险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瑭老人早年丧偶,有两个儿子和1个女儿。由于眼睛不太好,前些年他把土地交给儿女耕种,后者约定每年给老人100斤的口粮和500元的赡养费。
但赡养并没有落实到位。“老汉,先欠到,下次给”;“老汉,家头的猪又病死了两头”……每年春节,本是约定付赡养费的时候,但总有子女找借口拖延。而老人只能吃哑巴亏,告诉别人,孩子们都是给足了赡养费的。“不然,怕其他孩子知道真相,会有想法,也说不给了。”
那段日子,老人生活过得紧紧巴巴,本是嗜茶的一个人,只能一个星期泡一壶。有一次,他闹眼疼,想到乡镇医院去看病,就连20元的门诊费和药费也是向邻居借的。
这种情况在2009年有了变化。当年7月,北碚等10个区县启动第一批城乡居保试点,时满63岁的他没有缴一分钱,就直接享受到养老金待遇。
将近两年过去,存折上的养老金到账了23个月,老人每季度取一次,取走了21个月的养老金共1680元。对这笔钱,他有详尽的支出安排每月要喝一斤茶叶,花费20元;食盐、酱醋、蔬菜以及生活用品用去50多元;看病吃药,用去20元;余钱为家里添置一些小家电,比如热水壶和机顶盒……老人的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如今,他经常买些糖果和玩具到子女家去看孙孙,全家和和气气。“有自己的钱,感觉就是不一样。”他笑着说。
随着养老制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人有这样的想法。
“说实话,指望儿女给自己养老,首先要有孝心,还要有经济实力。可现在的年轻人将来要赡养几个老人,还要抚养孩子,即使有孝心,日子紧了,也是力不从心。”荣昌盘龙镇村民包巧荷有两个儿子,衣食还算无忧。
但她感觉,有了这些养老金,身上就有了零花钱。“上街坐个车、花个三五块钱的,不用张口跟娃要了。感觉有尊严多了。”
“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仅从经济上、制度上突破了老年人必须靠儿女生活的传统,而且对在农村推行孝道文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无疑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劳动保障专家刘苓玲说。
其实,我市早在1991年便开始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探索。
当时,一种名为“老农保”的养老保险,要求每人一次性缴纳200元,国家没有任何补助,满60岁后,每月领的养老金少则几毛多则几块,被村民戏称“买1斤油都不够”
1998年,国家整顿保险业,“老农保”也随之进入整顿期。
对此,专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当时的市﹑区县财政无补贴,多数农村集体经济无力补助,导致保险基金规模过小、保障水平过低,导致该制度受阻。
“其实就是村民自己买保险,吸引力不强。”市人社局农村社会保险处处长孙志坚表示。
然而,我市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并没中断。
2009年5月25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对参保者“进出口”都进行补贴的每位参保者,由财政给予30元的补贴;另外,年满60周岁的老人领取养老金时,每月可领取政府财政补贴的80元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金额。意见的出台,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吹响了号角。
在第二年举行的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此后,我市在这方面的探索创新一个接一个。
在农村居民之外,率先将数十万城镇居民也囊括在内,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
我市提高了养老金标准。按国家制定的标准,参保居民年满60岁后可以领到的基础养老保险金为55元,而我市将其提高到了80元。
对特殊人群的优惠上,市区两级财政为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40元,向独生子女父母每月增发10元,向年满70岁的老人每月增发10元。
……
试点,试的就是财力。据了解,40个区县(自治县)试点,全市每年将发放养老金数额近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的压力达到26亿元。
不少市区(县)领导干部把此项工作列为头等大事:“宁愿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城乡居保这件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办好办实。”许多人提出这样的理念。
80%参保率的背后
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市实现40个区县(自治县)全覆盖,较全国提前了4年完成。全市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000万人,占应保人数的80%;参保率之高,全国罕有。
但这漂亮成绩单的得来,并不轻松。尤其是第一批试点,村民对新保险制度还很陌生的时候。
和黄瑭老人同在一个村的文书李梦,当时承担了该区宣传和办理登记工作。“接到任务的时候很紧张。”李梦坦言,第一个担心的,是农民买不买这个新鲜事物的账。另一方面,这个政策的专业性太强,数字又多,给村民解释错了怎么办?
经过长时间准备,该村参保动员大会于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在村委会召开。
与事先预料的一样,村民们的疑虑很多。“大多数人担心,交了钱,到60岁时领不到钱咋办?”李梦说,当时,他们还担心自己缴纳的钱会不会被挪用。
一度,大会在村民的质疑声中中断。最后,由熟悉农村工作的一刘姓乡镇干部建议:先动员村里的“明白人”参保,然后带动大家。所谓的“明白人”,也就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在村里有一定威信的村民,然后各个击破。
从8月到年底,李梦和村支书挨家挨户做工作,详细解释保险制度的具体条文;为给体弱多病的老人照相,他们扛着十来斤重的打印机和照相机,转田坎,走夜路,有时忙到晚上10点才收班。为收集整理材料,他一天最多在电脑里输入了510份资料,为此李梦整整瘦了5斤。
李梦仅仅是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千万基层工作者中的一员,“没有这些人的努力,基层工作根本推不到这么快。他们都是无名的英雄。”孙志坚说。
有一次,孙志坚到城口调研工作,当地在推进过程中碰到大麻烦黑户口。1995年前后全国换发户口本和身份证时,要交户口本工本费6元、身份证制作费22元,有的地方还要到乡镇政府所在地照相,一些老人认为自己老了,出不了远门,办上也没有多大用处,就放弃了换证,这样就出现了无户口、无身份证的“黑人黑户”。
由于当地人口比较分散,平均1个乡有三、四十例这样的情况。当地政府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劳动部门和公安部门上门补办,及时进行补救,没有让一户老人因为黑户问题错失一个月的养老金。
初战告捷,重庆城乡养老保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令人称赞。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考察重庆时就指出,重庆实现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比全国提前4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但重庆的探索没有止境,下一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城乡居保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如何衔接?城乡居保如何做好保值增值,不被通胀侵蚀,不被挪用?如何激励农村年轻人参保,面对城乡户籍“鸿沟”,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等等。只有不断探索完善,才能让所有人普照在社保的阳光之下。
【出处:重庆日报】
“重庆: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80%的背后”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517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