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强积金的基金投资办法很值得借鉴,强积金是强制性公积金的简称,这是香港特区政府于2000年12月1日正式实行的一项政策,强制香港地区所有雇员成立投资基金以作退休之用。
春节前后,几乎天天都有“养老金入市”的消息。
一面是言之凿凿,入市的时间(今年一季度)、入市金额(1000亿元)、入市主角(南方某省)、入市方式(委托全国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等诸要素一个不缺;一面却频频辟谣,人社部发言人公开表态:“养老金暂无入市计划。”广东人社厅则称,千亿养老金入市属“多方猜测”。
稍加梳理,基本上可分为两派:离股市较近的,如中国证监会、全国社保基金等,多持支持态度。而离股市较远的,多持谨慎态度;如人社部的基本态度是“正在研究”、“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促进基金保值增值”、“需经国务院审批”。在市场方面,唱多者称,养老金入市是“重大利好”,“2132点是养老底”;唱空者则称,养老金入市无异“饮鸩止渴”。
看来,围绕着养老金要不要入市、如何入市、入的是什么市、何时入市等问题,争论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养老金入市需经“五方会谈”,分别是财政部、人社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地方政府,还牵涉到证监会,最后再报国务院批准,“养老金入市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要严格的程序”。
这话说得一点不错,但不管是五方会谈也好,国务院批准也罢,不能漏掉最重要的一方,履行一个最重要的程序,即养老金的主要出资人雇员和雇主的许可。
现在由地方财政负责实行省级统筹的养老金,与全国社保基金不同,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其基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收益、股权资产,即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属于“公产权”,如何运作权在中央。而地方政府的养老金结余,其资金来源分为三个部分:个人账户(雇员个人缴费)、统筹账户(雇主即企业缴费)和全国社保基金(养老金出现亏空最后由全国社保兜底)。很显然,其中的个人账户应为“私产权”(目前为职工工资的8%);即使是企业缴费的统筹账户,与财政拨款的“公产权”性质也不一样。现在争论得沸沸扬扬的养老金入市,必须尊重其持有人即“私产权”主人的意见。如果不经主人同意,就自作主张决定用其入市投资(不管是五方会谈还是六方会谈),会有越俎代庖之嫌。
在这方面,香港强积金的基金投资办法很值得借鉴。强积金是强制性公积金的简称,这是香港特区政府于2000年12月1日正式实行的一项政策,强制香港地区所有雇员成立投资基金以作退休之用。强积金按风险高低设置五大类别的基金,分别为保守基金、保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资产基金和股票基金,交由专人运作,积金局为每个雇员开设一个强积金个人账户,并由账户主人填写选择哪种基金。笔者的家人曾在香港地区工作数年,就亲笔填写过强积金账户,由于他年岁较大,选择的是较稳健的保证基金,到65岁时连本带利一起领取。据《强积金制度十年投资表现回顾》的研究报告,从2001年到2010年,强积金制度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按年化计算的回报率为每年5.5%,高于同期的通胀率(每年0.7%)。强积金总净供款额为2775.2亿港元。而截至2010年12月31日,总累算权益已增至3654.4亿港元,换言之,强积金成员共赚取了879.2亿元。
养老金入市是一件事关民生、事关全社会的大事,千万不能从部门和局部利益出发。笔者想强调的是,纵然养老金入市,入的也不全是股市;纵然入了股市,期待养老金入市来“促进资本市场制度完善”,恐怕也有点理想主义。全国社保基金不是入市多年了,靠“三高”圈钱的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完善了吗?
【出处:理财周刊】
“养老金入市引发热议 专家称香港做法值得借鉴”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322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