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的迫近、中国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一种与人口形势相对应的压力继而来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具体到养老保险上,由于国内基本养老保险主要通过在职人员缴费,来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养老保险金的支出压力日益增大。从缓解支出压力的层面来看,弹性延迟领取可以适度调节交纳与支出间的平衡。另外,对于被延迟者个人来说,其退休养老金所得亦会有所增长。实际上,这类政策已经在一些国家实施。它或许是解决中国当下问题的一个选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弹性退休制度顺利进入议程,也并不意味着现有养老保险问题得到了一并解决。
就弹性退休制度而言,推迟仅仅暂缓了问题的发生时间,只要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速放缓继续存在,甚至加速,养老保险金的支出压力始终存在。这一点,在高校扩招上即有某种程度的体现。再则,通常此消彼长的退休与就业关系,还抛出了会否带来就业压力的另一个议题。
进一步来看,养老保险金支出压力也只是围绕养老保险的众多问题之一。从地域层面上,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一直是一个难题,近年来经过不同地区的努力,虽一定程度实现了高比例的省内联网,但全国范围的统一结算仍有待推进;从社保基金管理层面上,社保基金总值在不断增大,如何实现其保值增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加之目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结合了包括建立怎样的基金管理机制、怎样妥善保管基金、怎样运作基金等一系列问题。而前不久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5亿农民工参保者不足1/5,则反映了保障范围层面的问题。
应当说,不同层面的问题,都折射了中国社保发展的现状,它们又无不在人口结构变化的现实压力下更为凸显。也就是说,试图让问题有所缓解乃至解决问题,都必须站在人口结构的大格局下通盘考虑。
从其他国家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来看,它需要一个稳定的体系作支撑。政府可以努力的方向从创造就业机会到生育制度调整,从补贴或税收优惠到适度提高退休年龄,不能寄托于某项单另政策的调整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个普遍的经验是,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在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间的平衡。中国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后两者以主要的承担主体而存在,弹性退休制度其实依然延续着这一思路。在国家经济形势大为改观的今天,养老保障制度的主导思路亦有必要作出调整。
【出处:长江日报】
“以更全面政策调整缓解养老压力”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196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自从2015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来,“医养结合”甚至“医养融合”的话题日趋升温。在2016年两会上,这个话题也成为...[查看全文]
本报讯 近日,网络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据此,《人民日报》邀请其各驻外记者调查部分国家的社保支出与国民享受社保待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世界173...[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