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8月31日电(记者梁鹏)到今年7月底,人口近亿、其中农村人口达6000多万人的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近千万名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开始领取养老金。这标志着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几千年来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初步实现。
巩义市孝义街道办石灰务村89岁的村民刘庆高兴地说:“俺们老俩口一月领到的养老金将近400元,儿媳妇每月再供点菜和面,大队还有200块的补助,已经不需要子女再专门给我们养老了!”
在巩义市农村,类似“年老吃喝不用愁,养老待遇月月有”、“居民养老有保障,城市农村一个样”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全市符合参保条件的37.5万城乡居民中,99.7%的人已经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10.2万老人开始每月领取养老金。
巩义市紫荆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所所长曹利霞说,我们辖区失地农民比较多,村民对这个养老保险非常欢迎,这是改变千年来农民养老梦想的事,辖区内4800多名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已经全部参保。
记者从河南省人社厅了解到,到今年7月底,河南参保人数已达4610万人,参保率为88%;到8月下旬,河南全省参保人数已达4860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近千万人。据介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的人群大都是低收入群体,通过这项制度建设,可以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他们倾斜。特别对身为农业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而言,对解决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降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采访了解到,河南在制定城乡居保政策时,将每人每月的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了5元,即年满60周岁的老人最低每月可领到60元的养老金。同时,对重度残疾人、独生子女父母、农村双女户父母等给予一定补贴。一些财力较好的市县,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地方财政补贴。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首先在城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长期是空白,其它社会保障的保障标准也往往是城乡有别,形成了严重的社会保障“一头沉”现象。2009年,我国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养老保险从城镇延伸到了农村,2011年国务院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河南把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制度设计上打破了城乡二元分割,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居保制度,并从今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标志着河南进入制度性、全民养老的新阶段。
河南省人社厅副厅长刘涛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继农村税收改革、农业生产者直接补贴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之后又一重大惠民举措。目前,河南15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城乡居保中心,2361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并且实现了的全程信息化办理。
商丘市梁园区叶庄村村民杨红宾说,过去靠“养儿防老”,现在有了社会养老,养老金虽不多,但比起向儿女要钱,心里更踏实,活得更有尊严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河南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最低可领到60元的养老金,按最高缴费标准并且缴费满15年测算,每月可领到380多元。钱数尽管不多,但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居民仍然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刘涛说,河南用不到三年的时间,解决了城乡居民养老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每年各级财政投入近百亿元;但要实现待遇的从低到高,还要有一个过程,要靠发展来解决。(完)
【出处:新华网】
“河南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全覆盖”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177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